好醫師新聞網 - 認識腦中風 患者復健DIY

2016-03-29 11:39:10

認識腦中風患者復健DIY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科主治醫師駱逸明表示,腦中風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每年大約新增3~5萬名病患。腦中風指腦血管或腦循環出現異常,導致腦部組織受到傷害所造成的各種臨床表現。包括腦血管阻塞(即梗塞性腦中風)和腦血管破裂(即出血性腦中風,又稱腦溢血)兩種,前者腦血管阻塞的情形較為常見,約佔腦中風的五分之四,其餘則是後者腦血管破裂所造成,約佔五分之一。

  所謂梗塞性腦中風是指長期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血脂造成血管內層增厚,在血管壁上逐漸生成斑塊,斑塊逐漸變大而造成血管狹窄。當嚴重狹窄時血流無法通過,腦部無法得到養分,就會有腦梗塞的危險。而出血性腦中風最常發生的是腦部小血管破裂所造成,因小動脈硬化病變導致血管壁受損而發生,常與長期高血壓有關。

  駱逸明醫師說,一般腦中風的症狀依腦部病變之位置與大小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可能有半邊身體癱瘓、半邊身體感覺麻木、嘴角歪斜、說話不清楚、視力變差、視野缺損、複視、 空間、定向力不足、思考減退、遲緩以及走路搖晃等,嚴重的甚至會產生重度昏迷或是呼吸困難的情形。

中風病人在中風後五年內,每100位病患中約有30人會再度中風。而二次中風發生後,肢體殘障程度及後遺症通常要比第一次還要嚴重許多,復發者的死亡率更高達四分之一;如何預防再次中風呢?要注意包括1.危險因子的控制、注意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過高症及注意心臟疾病。2.均衡的營養、控制熱量、低脂低鈉高纖飲食、控制體重、適度的運動、規律的生活、不抽菸、喝酒要適量。
中風的預後有下列四點注意事項:
1.對於小梗塞,僅有輕微肢體無力的病人,通常都會復原地相當好。大血管栓塞且合併有嚴重神經症狀的病人,通常恢復較不明顯。

2.腦部的組織創傷,如果是可以自行修補的部份大約在三個月左右會恢復,而經由復健訓練以及腦組織功能的重組與替代等所達到的功能方面的恢復,大約在六個月至一年完成,超過一年就恢復較少且較不明顯。

3.病人肢體無力的恢復,通常下肢比上肢恢復較好及較快。近端肢體比遠端肢體恢復較好及較快。以下肢為例通常先恢復髖關節的活動,再來是膝關節,最後是踝髖關節及腳趾。

4.病人上肢體無力的恢復,通常先恢復肩關節的活動,再來是肘關節,最後是腕關節及手指。

中風病人的復健,強調以下幾點事項:
1.中風的臨床表現與後遺症相當多,復健治療會依據個別病人的症狀與程度來進行,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以及心理治療等。

2.急性臥床期要定時活動關節避免關節僵硬孿縮,定時翻身避免褥瘡,移動病人時勿拉軟癱之手腳避免拉傷。

3.早期復健時注意隨時詢問病人有無不適感,活動量及速度不宜勉強,以避免姿態性低血壓、眩暈甚至於再次中風;坐在輪椅上時應該托住軟癱側的上肢,以避免肩關節脫臼。

4.穩定期的行走復健運動時,則要注意避免因過度疲勞、低血壓或暈眩導致跌倒;行走時注意路面是否平整;家中要裝合適扶手並改善浴廁溼滑情形。

5.早期肌肉軟癱期時,練習行走要注意是否有膝蓋過度伸直來代償的現象,可能拉傷膝關節;而在後期肌肉痙攣時﹐練習行走則盡量要優先維持正確的姿勢,不要求快,否則會造成怪異姿勢,也容易跌倒。

6.手指的痙攣要及早活動關節並且使用副木矯正,以免手指關節僵硬孿縮連帶影響患側半邊肢體肌肉緊張。

7.病人有半邊身體感覺麻木的症狀,要常檢查患側,以免受傷或破皮不知道而造成感染。

8.有半邊視覺忽略的現象,要與病人互動時盡量在其患側邊,以提供較多的患側刺激及活動機會,行走時注意避免碰撞意外。

9.對於有溝通困難的病人要積極接受語言復健,在各個階段也可以花些心思設計溝通工具如圖片、常用文字、溝通發音板等。

10.中風因腦部病變之位置與大小而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有時候不是拼命努力或是長期復健就可以完全恢復,必須要逐漸調適身體、心理及居家環境,有些無法達成的功能缺失,可以考慮用輔助器具或環境改造來代償,以達到功能的最大恢復及日常生活獨立自主為目標。

11.一旦家中有人發生中風,家屬就必須開始規劃長期的安置、環境改造以及復健治療,人力或經濟方面的問題也應及早評估並且預作準備。

  駱逸明醫師提醒民眾,中風後黃金期(半年到一年)的積極復健至為重要,影響是否可恢復行走機會的關鍵,建議家屬協助中風患者堅持定期復健治療,讓中風後受損組織功能的恢復較能達到一般可預期的效果。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