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曾做胃切除手術者十分之一仍罹癌

2018-11-09 14:21:59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臺中報導

圖: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醫師

曾接受胃手術的人務必注意!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以治療「殘胃癌」病例,提醒接受過胃部手術病人是「胃癌」高風險族群,平均十分之一的罹癌率,定期追蹤檢查絕不可少,及早發現仍可採「微創手術」,提高存活率、治癒率。

已經六十四歲的李先生,十幾歲時因胃出血進行「次全胃切除」手術,數十年來相安無事,去年中突然排大量黑便,急診緊急輸血後,胃鏡檢查確診罹患胃癌二期。余政展主任指出,曾做過胃部手術的人,在剩下的胃上長出癌症機率很高,為一般人風險的4-7倍,李先生就屬於胃癌高風險族群,醫學稱為「殘胃癌」。有研究估計約每十個接受過胃部手術的病人就有一個人在一生中可能罹患殘胃癌。

余政展表示,「殘胃癌」手術一般都選用傳統開腹方式以克服之前手術沾黏問題,同時還要能廓清癌細胞。余政展說醫學技術進步下,技巧純熟、經驗豐富的醫師現在也能以微創手術為「殘胃癌」病人切除全胃,只要有耐心慢慢分出沾粘,仍能達到傳統手術廓清癌細胞的效果,對病人恢復有相當大的助益,即使多花點時間,還是十分值得。

余主任正是以微創手術為李先生切除全胃,減少術後恢復的時間。他表示,像李先生這種開過胃部手術多年又得到胃癌的病人不少,很多人疏於追蹤,確診胃癌時已經四期,讓人惋惜。

醫學研究顯示,只要胃部開過刀,即使飲食清淡、生活作息正常,罹癌比例仍比一般人高,且時間愈長、風險愈高,原因可能是多重因子,包括:膽汁刺激、細菌問題,或是胃部結構改變,以致在剩下的胃裡發生癌症的機會變高。余政展提醒曾做過胃部手術病人定期回診檢查,透過及早發現提高存活率、治癒率。

 

延伸閱讀

5/1起 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可由健保給付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衛福商公告五月一日起開始給付癌症次世代因定序費用/健保署製表 癌症標靶治療是許多使用第一線抗癌藥物無效後癌友的另一個希望,但是在標靶藥物使用前必須找出到底腫瘤適合用哪項藥物,此時基因定序就會發揮功能,但是一個基因定序要價不低,也不是人人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