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智齒到底該不該拔?

2020-03-30 19:38:37

/黃暘凱

 

圖:旭森口腔外科診所院長黃暘凱醫師

 

一般我們口中的智齒,其實是人類齒列中的「第三大臼齒」,其中,以雙側下顎智齒的阻生所佔比例最高,下顎阻生智齒拔除也是最為常見的口腔顎面外科門診手術之一。

智齒的生長歷程

通常大約在九歲左右,便可開始在X光片影像上發現智齒牙胚的蹤跡,十一歲時,智齒多可完成牙冠上咬頭的礦化,並以接近咬合面面向第二大臼齒的方向(接近水平躺著的姿勢)座落於下顎支的前緣,而高度約接近已萌發齒列的咬合平面。

14歲時智齒牙冠基本上已經發育完成,而到了16歲,牙根發育也可達一半左右,同時,下顎骨體的長度開始經由下顎支前緣的吸收擴張而逐漸變長,讓智齒的位置接近第二大臼齒牙根的深度,此時,智齒角度也更加接近水平方向。

18歲時,智齒的牙根可生長完全,在牙根形成的過程中,智齒的方向會由水平逐漸轉變為垂直,因此下顎若有足夠生長的空間,約在20歲時智齒會正常萌發到最終的位置上,到了24歲,能夠順利萌發的智齒95%已經完成萌發且已完成牙根尖的封閉。

什麼情況該拔掉智齒?

雖然按照正常的萌發過程,智齒最終會由原始水平方向轉變為垂直方向,完全萌發於齒列之中,進而發揮咬合及磨碎食物的作用,然而大部分的智齒並沒有辦法這麼順利的生長,若是有牙根發育不良、下顎骨體長度不足、智齒過大、下顎骨外斜脊骨密度過高或智齒發育遲緩等問題,就會出現智齒無法順利發育而產生近心傾斜或是水平阻生的情況。

阻生智齒由於其未萌發的狀態,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同程度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情況,由於阻生的智齒被牙齦不完全覆蓋,再加上和第二大臼齒之間存在難以清潔的縫隙,食物及細菌便容易堆積在這些死角當中,造成牙冠周圍炎、齲齒、牙周病等牙科疾病。

此外,大約3%至5%的阻生智齒會有齒源性囊腫或腫瘤的發生(例如含齒性囊腫等),7%會出現鄰牙的牙根吸收,以及少部分可能造成齒列擁擠或是不利於齒顎矯正的進行,因此若是智齒出現上述這些問題或是其他不舒服的狀況,建議儘早就醫,並依醫師建議進行治療或是智齒拔除。

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問題需要移除之外,若智齒無法順利萌發或者清潔不易,也大多建議趁年輕時期拔除,由於年輕時傷口恢復力較好,早期拔除智齒能夠使傷口周圍軟組織及骨組織達到較高的癒合水準,並有較好的第二大臼齒牙周癒合狀態,而若年紀超過35歲且智齒無症狀或病變時,原則上可將其保留於原位,不需要特別手術處理,定期檢查追蹤即可。

拔智齒該注意什麼?

阻生智齒拔除手術(齒切除術)目前已經是發展非常成熟的手術,經過了X光影像學檢查及醫師評估後需要拔除的智齒,手術多可於局部麻醉下安全地進行並順利完成。

通常來說,智齒手術後會出現流血、疼痛、腫脹等等的不舒服,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照顧傷口:

流血:緊咬紗布1個小時後拿掉,若仍有滲血的現象時則再咬紗布1個小時。二十四小時內口水及血液應吞下去,盡量不要吐掉、漱口或吸吮傷口,避免因血塊脫落而發生進一步流血的現象。若發現傷口有主動性出血,或是傷口附近有大塊血塊形成,則須盡快回診。

腫脹:術後兩天內可以冰敷患處以減少腫脹、疼痛及發炎。冰敷時使用手帕包覆冰袋敷於患處外側,冰敷10分鐘後休息30分鐘,一日可冰敷5至10次。三天後若患處仍有腫脹或瘀血時,則可溫熱敷10分鐘後休息30分鐘,連續數次至消腫、瘀血消退為止。

疼痛:手術之後出現疼痛的感覺是正常的,在服用止痛藥及適當冰敷後應該會有改善。若有出現異常或劇烈疼痛,須回診接受檢查。

口腔護理:刷牙時應輕刷拔牙處附近的牙齒,勿直接接觸傷口,其他地方可正常刷牙。手術兩天後可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清潔傷口,每次約10毫升,一日3~4次即可。

飲食:手術後1個小時紗布拿掉就可以吃藥,但若要進食則需要等待麻藥完全退去才行(大約2~3小時),以免咬到嘴唇或舌頭而不自知。食物以溫涼為宜,避免太熱、太燙或太刺激的食物,若有抽菸、喝酒等習慣,術後兩周內也應該避免使用。

藥物:請依醫師指示服藥,若服用藥物出現過敏現象(眼睛、臉部、四肢或身體出現腫脹或紅疹,甚至是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應馬上停藥並盡速就醫。

雖然阻生智齒拔除手術現在為相當安全的手術,但即使如此,依照智齒不同的深度、難度以及和與鄰近組織間的相對關係,術後仍可能會出現乾性齒槽炎、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口腔鼻竇相通、下顎齒槽神經傷害、顎骨骨折等較為嚴重的併發症。因此,手術前應充分地與醫師溝通討論,術後小心注意傷口的照護,若有任何的不適發生,都應儘速回診檢查,早期治療,避免情況進一步的變化。

作者簡介/

暘凱醫師

現任:旭森口腔外科診所院長

學歷:

台北醫學學牙醫學系學

台北醫學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顎外科碩

經歷:

台北醫學學附設醫院牙科部腔顎外科主治醫師

奇美醫學中牙科部口腔顎外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口腔顎外科學會專科醫師

台北醫學學口腔醫學院部定講師

德國學醫院Uniklinik RWTH Aachen進修醫師

葡萄牙Lisbon Malo Clinic進修醫師

延伸閱讀

春季養生快收藏 中醫師教食療三撇步+養生茶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養生茶/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會對人體產生各種影響,而從3月立春開始,春季歷經六個節氣,天氣由寒轉暖,萬物萌發,正是適合養生、調理身體的好時節。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吳炫璋主任指出:「所有生物都會去適應四時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