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名醫會客室/癌症患者一定要做的事 定期追蹤、持續運動

2020-08-29 17:13:23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台大胸腔外科教授、現任台灣胸腔及心血管外科學會榮譽理事長李章銘醫師,今(29)日下午應邀在「微創手術及多科診療在大腸直腸癌治療之應用」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講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造成社會和個人嚴重損失;對於原發癌症只要發現得早,目前都有不錯的治療方式,甚至對遠端轉移的所謂第4期,也不至於絕望。前提是要做好定期追蹤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爭取更好的預後結果。

 

台大胸腔外科教授、現任台灣胸腔及心血管外科學會榮譽理事長李章銘醫師,今(29)日下午應邀在「微創手術及多科診療在大腸直腸癌治療之應用」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講指出,醫學的發展讓各種癌症的治療方式如雨後春筍的出現,而且因為藥物發達,許多癌症的生長速度已比以前慢很多,讓部份患者的生存時間比以前多出很多。

 

但是許多人在罹癌後,就算是經正確的治療方式處理,甚至都已經治癒,其實血液裡仍會有殘存的「微轉移癌細胞」。

 

李章銘教授說,包括頭頸癌(如口腔、食道)、乳癌、肝癌和腸癌,比較容易轉移到肺部。一旦有了這些癌症之後,再出現轉移,都會被判定是第4期癌症。

 

癌症治療目前多是採取複合式療法,也就是在手術之外會加上化療或標靶,三者順序以對患者最有效和有利的方式進行,不一定誰先誰後。

 

李章銘教指出,罹癌後因為治療的進行,患者體能一定會下降,一旦再發生遠端轉移,繼續治療時,體能就是一個重要關鍵。

 

他建議癌症患者在脫離急性期之後,一定要養成運動習慣,不但盡量要讓自己的體能恢復到患病前,甚至要比患者前更好,以便應付可能再來的考驗。

 

李章鉊教授表示,上述癌症的肺轉移,如果體能好的病人,在腫瘤數量和大小合適的狀況下,搭配電腦斷層或支氣管鏡導航定位的微創方式就可以將腫瘤移除,只要1個2公分的傷口就可以解決,病人不必動大刀,早上開刀、下午下床,2天後就可以出院,不旦術後恢復快速,如果要加做其他治療,對藥物耐受度也較高。

 

李章銘進一步強調,雖然微創手術對患者術後的體力可以提供良好的恢復途徑,但是病友們在手術後還是要靠自己認真的復健運動,術後規律認真的復健運動可以對身體健康提供一個全面性的提升,與疾病復發最好的預防。至於運動方式也不必拘泥於一格,只要每天持續30到60分鐘,1週能有5天就可以。有了好體力再加上每年1次定期的低劑量電腦斷層追蹤檢查,癌症患者更能預防遠端轉移的病灶出現,對自己的健康也更有保障。

延伸閱讀

竹科女長期久坐   椎間盤突出痠痛麻無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江忠穎醫師。 55歲的竹科女長期右腿痠痛麻,從屁股痛到腳底甚至無力,走路還一拐一拐,經過三個月的藥物保守治療仍無法改善。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江忠穎醫師,經過核磁共振,發現竹科女腰椎第五節以及薦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