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肛門太窄難排便 皮瓣整形助通暢

2022-03-11 14:48:42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玉樹/新北報導

圖: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蕭光宏醫師。

73歲的柯先生從年輕時就有排便流血的困擾,幾十年間求醫無數,也接受過不少次痔瘡手術,但始終沒有好轉,年紀長了更演變成稍一出力就流血,反覆裂傷、疼痛。大腸鏡檢查確定柯先生的腸子沒問題,但排便的困擾持續,近幾年已經惡化到不吃瀉藥就無法排便,而且一天要吃四到六顆,日前才輾轉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就醫。蕭光宏主任指診發現,柯先生的肛門已經狹窄到連一根小指頭都進不去,診斷為「肛門狹窄」,遂安排皮瓣手術替他的肛門整形,讓他得以正常排便,解決掉幾十年的煩惱。

 

「肛門狹窄」是指肛門口徑變小,造成排便時肛門疼痛,糞便難以通過。一般來說,造成狹窄的原因有兩種,第一是手術造成的肛門狹窄。因手術切除過多肛門組織,導致肛門皮膚不足,進而伴隨張力過大、過緊,發生率約1.5-3.8%。另一原因為慢性肛裂,通常是解便造成反覆撕裂傷使肛門口纖維化,括約肌失去彈性。後者的手術僅要切開肛門括約肌讓其放鬆即可,而前者無論是手術評估或技術都困難許多。若為手術後造成的肛門狹窄,因為皮膚不夠,無法單靠放鬆括約肌解決。過去多以「肛門撐開」的方式緩解,在患者塗抹藥膏後,用手指、物品撐開肛門口,但這樣的做法會造成反覆撕裂傷,甚至使內括約肌鬆弛、不規則斷裂,嚴重恐致無法收縮、排便困難、甚至失禁。

 

「皮瓣手術」是治療肛門狹窄的方式。首先要先將內括約肌放鬆,再從肛門外臀部的皮膚設計一個皮瓣,拉到肛門內縫合,補足肛門內側皮膚的不足。但皮瓣有多種做法,形狀、大小、寬度須視病人情況而異,不夠大會造成張力過緊,傷口癒合不易,手術效果差;太大則有太鬆、大便失禁的風險,這也是這項手術最困難的地方。針對柯先生,蕭光宏主任考量其肛門做過多次手術,非常狹窄,所以採改良式的菱形皮瓣縫補,延長菱形一角分散張力,術後三天,柯先生即可正常排便,告別瀉藥生活。

 

病人是否適合皮瓣手術須從臨床症狀與發生原因評估,若是年輕患者,考量來日方長,不宜以瀉藥度日,會建議積極治療,但要是年長患者,思及術後恢復能力以及失禁可能,就要進一步與醫師討論。蕭光宏主任提醒,柯先生術前礙於肛門結構才要仰賴瀉藥排便,一般民眾如有便祕問題得靠飲食、水分、運動等日常生活的調整來改善,若情況嚴重或常有排便出血的問題則建議就醫檢查是否有生理結構的問題。

 

延伸閱讀

竹科女長期久坐   椎間盤突出痠痛麻無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江忠穎醫師。 55歲的竹科女長期右腿痠痛麻,從屁股痛到腳底甚至無力,走路還一拐一拐,經過三個月的藥物保守治療仍無法改善。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江忠穎醫師,經過核磁共振,發現竹科女腰椎第五節以及薦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