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面對疫情勿恐慌 即時投藥可大量降低重症與死亡

2022-04-29 11:13:16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中心/整理報導

我國前任副總統也是公衛專家的陳建仁,昨晚在臉書上,以「與病毒共存的策略:重症與死亡降至最低~」為題,發表專文指出,Omicron變異株導致我國COVID-19確診人數呈現幾何級數增加,民眾難免心生惶恐,最近更有一些人士針對COVID-19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作出駭人聽聞的預測。這些預測往往根據以往Alpha、Beta、Delta變異株的致死率(確診死亡數除以確診病例數的百分比),或是其他國家的致死率,套用在我國Omicron確診個案,以致造成誇大的預測。

陳建仁首先表示,在與病毒共存的情境下,各國的COVID-19確診人數、確診死亡數、致死率的變化,就會更清晰了解現況,不必恐慌。圖一是在2022年1月1日至4月26日之間,6個國家的每百萬人口COVID-19的7日滾動平均確診人數(我在上篇臉書的圖,縱軸是使用對數指標,這次是使用線性指標)。美國、法國、以色列先後在一月份達到流行的最高峰,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分別高達2426、5436、10968人。香港、南韓先後在三月份達到流行的最高峰,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分別高達8764、7894人。我國的高峰在4月26日,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是182。

圖二是在2022年1月1日至4月26日之間,6個國家的每百萬人口COVID-19的 7日滾動平均確診死亡數。香港、以色列、美國、南韓、法國的每百萬人口每天的平均確診死亡數最高值,分別為37.7、7.9、7.8、7.0、5.2人。香港遠超過其他4國達4.8至7.3倍。我國的高峰都在4月26日,每百萬人口每天的平均確診死亡數是0.01,台灣目前是最低的國家。

圖三是2022年1月1日至4月26日之間,6個國家的COVID-19的7日平均致死率。從2月中旬起,香港、美國的COVID-19致死率都曾高達2%,4月底降至1.1%;法國與以色列大都維持在0.05-0.2%;南韓由1月中旬的1%逐漸下降至4月底的0.1%;中國最近大幅上升至0.1%;我國由1月中旬的0.6%逐漸下降至4月底的0.03%,台灣目前是COVID-19致死率最低的國家。

 

陳建仁說,未來疫情預測對現階段的防疫工作沒有任何幫助,而且誤用外國數據進行台灣疫情的推測,不僅不合時宜,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因為Omicron變異株的感染者,有相當高比例是無症狀感染者,他們大多數未接受任何檢驗,特別是在高疫苗覆蓋率的國家,有更多感染者屬於無症狀感染,確診病例的估計是相當容易有偏差。

 

陳建仁指出,最近,美國CDC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指出,美國在今年2月前,已有1.9億人(全人口的58%)感染COVID-19,但是官方紀錄卻只有7510萬例(40%),這些官方無紀錄者,大多數是未診斷、無症狀或未通報者。唯有進行國內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掌握已經感染的人數,並且推算出感染而未接受檢驗者的百分比、無症狀感染者的百分比、以及確定感染而未通報的百分比等參數,才能夠做出適時適地、經得起驗證的推測。

 

陳建仁最後強調,在Omicron盛行的現在,防疫的觀察重點不再確診病例數,而在重症和死亡人數;防疫的目標不再是零感染,而是將重症與死亡數降至最低。只要疫苗覆蓋率繼續大幅提升、快篩試劑充足而且普及社區基層、快篩陽性而必須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都能在黃金時間內接受治療,重症數及死亡數即可大量減少,無須過度恐慌。

 

延伸閱讀

家中有變故 慎防長者罹老人憂鬱症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彰化報導 圖:家中發生變故時老人家受影響較年輕人劇烈,應注意老人情堵變化/部立彰化醫院提供。   75歲的高姓阿嬤在半年前喪夫後,變得鬱鬱寡歡,注意力和記憶力衰退,大不同於她原本的樂觀快樂,兒女們懷疑是失智症,帶她求診精神科後確定為老人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