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80歲老農中風 三個月後繼續下田工作

2016-07-24 14:44:58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腦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風兩類,因地球暖化現象,中風已不再只好發於冬天。現年80歲的郭姓老農,原本就有高血壓病史但未規則服藥。去年某日晚上在家裡用餐時突然中風,經林口長庚神經內科醫師給予『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注射後,仍發現右側內頸動脈及中大腦動脈嚴重阻塞,且症狀惡化。醫療團隊立刻施以『介入性動脈機械取栓法』,在30分鐘內取出血栓,經過復健後,病患出院時,已可在輔具幫助下稍微行動,3個月後的門診追蹤,病患左手僅有殘存輕度的活動不靈活,其他幾乎恢復正常,且已可回歸日常家庭生活中,甚至下田從事輕便農作。

林口長庚醫院腦血管科主任張建宏表示,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已是國人前三大死亡原因,平均每10萬人就有30.4人因此死亡,其中又以急性腦中風為最重要原因,不少這類病人因為病情無法接受積極治療,因而喪失寶貴生命或是出院後失去肢體功能,嚴重影響到個人和家庭的生活品質。

過去國內外,僅發現在急性缺血性中風發病3小時內使用合成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即所謂的rt-PA),可增加病人33%腦中風復原的機會;但一旦病人發病到確認評估時間超過3小時,即無法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只能採傳統藥物與復健治療,導致病人遺留中風後遺症及難以回復的肢體殘障。

有鑑於急性腦中風治療是與時間賽跑的重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自2012年起,在李石增醫師帶領下,即針對12小時內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以『介入性動脈溶栓法』給予更積極的治療。

此技術於急性腦中風發病12小時內,經醫師評估後,符合一定的特殊條件,即可讓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不再局限於黃金3小時的限制,使嚴重度高的腦中風病患,得到更好的治療。

林口長庚急重症神經外科主任杜柏勳表示,隨著技術的進步,發展出『介入性動脈機械取栓法』,2015年4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再結合急診醫學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影像診療科、檢驗醫學科、護理部進行『多科整合式急性腦中風治療小組計畫』,針對所有急性腦中風到院的病人進行診斷及治療的時間控管分析及改進,並配合『介入性動脈機械取栓法』,造福更多的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統計至今已完成近50例,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預後均有想當顯著的成效,更驗證腦中風為可積極治療且成效良好的急症。

杜柏勳表示,以往像郭姓老農這樣的病患僅能給予藥物治療,轉入加護病房持續觀察。所幸林口長庚急性腦中風團隊醫療及時啟動,評估病患應進一步積極治療,於家屬同意下立即安排進行,這才讓患者的預後不受中風後遺症影響。

張建宏強調,為更有效掌握急性腦中風到院後的黃金治療時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再於2015年10月正式成立『多科整合式急性腦中風治療小組』,急診醫師利用資訊系統於急性腦中風到院第一時間即時通知『小組』成員,於最快時間完成抽血、腦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及專科評估,縮短急性腦中風病人的診斷及處置時間,提升腦中風黃金治療時效。藉由新科技及新觀念的實踐,對台灣的腦中風治療產生一番嶄新的局面,期望能降低腦中風造成的社會成本負擔,並讓腦中風病人儘早回歸家庭及社會。

延伸閱讀

婦人中風口難言、手腳難動  中西醫合療後能說會動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何宗融副院長(右)以中藥「通腦方」治療之外,同時透過每週密集的針灸來為梁女士通經活絡、醒腦開竅/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67歲梁女士4年前因腦動脈瘤破裂導致出血性中風,經過搶救幸運救回一命,但是雙手雙腳無力,只能透過眨眼與先生溝通,在親友的介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