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長得很相像 效果差很多

2016-03-22 17:32:43

長得很相像  效果差很多

記者李孝義/台中報導

  根據中國醫藥學院中醫藥研究所以及藥劑部童承福藥師調查,台灣市售中藥藥材因正品不易取得、藥材外觀相近、同名異物、同物異名以及”相沿襲用、舊習難改”等所造成的誤用、混用情形,雖然一再被媒體踢爆,但是經他們實地調查,結果發現多種藥材依舊存在誤用、混用之情況,民眾在選購時必須要仔細辨認。

  調查發現,在中藥行中常被誤用或冒用的中藥材包括:黃耆、槴子、川牛膝、板藍根等總共二十一項,易被藥行或民眾誤用。

 

一、黃耆

黃耆自古為補氣諸藥之最,又為內託癱瘡聖藥,而紅耆則外用敷腫毒。然而台灣市售黃耆藥材經調查結果發現,40件黃耆商品中紅耆占37件,而白皮耆僅有3件。可見台灣黃耆藥材還是以紅耆為主。

黃耆、紅耆為同科不同屬之兩種藥材,不論在外觀、成分、藥理活性、臨床療效等方面都有相當大之差距,如膜莢黃耆之藥理活性成分Astragaloside IV,並未在多序岩黃耆根中發現,兩者特性顯然不同,應予釐清。且藥典已分別收載之。因此,理當按其藥效區別,不能再混為一談。

二、梔子

《中國藥典》記載梔子來源於茜草科﹝Rubiaceae﹞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乾燥成熟果實。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的功效。

目前梔子商品中除此之外,還有同屬植物水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 grandiflora Nakai.等品種作梔子藥用。其外觀與梔子相似而較長大,表面黃色,縱稜較高。果皮厚,種子集結成團,長橢圓形,表面深黃帶紅色。一般做無毒黃色染料。醫療上不做內服,只外敷作傷科藥,有舒筋、消腫、止痛作用。

調查結果,39件梔子商品中實為梔子的多達32件,而水梔子僅7件。

 

三、川牛膝

《中國藥典》收載的川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Cyathula officeinalis Kuan的根。川牛膝之名始見於明代《滇南本草》。川牛膝以主產四川而得名,歷來以四川天全縣產者為最佳,故又名天全牛膝。

從歷代本草季再與現在用藥情況來看,自古以來藥用牛膝即以懷牛膝為正品。根據近年來臨床用藥經驗,普遍認為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功效較好;川牛膝通利關節、活血通經作用較強。肝腎不足,腰膝萎弱之症多用懷牛膝。因此川牛膝與懷牛膝的療效是有區別的。

目前台灣市售的牛膝類藥材以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b,市售懷牛膝)、川牛膝(Cyathula officeinalis Kuan,市售稱杜牛膝)及味牛膝Strobilanthes forrestii Diels,市售誤稱川牛膝)為主。而台灣市售量最大之川牛膝經查並非所記載之川牛膝,而是爵床科﹝Acanthaceae﹞植物腺毛馬藍者,才是川牛膝(Cyathula officeinalis Kuan)的根。味牛膝能行瘀血,消腫痛,強筋骨。主治經閉癥瘕,腰膝痹痛。

經調查結果,40件川牛膝商品中味牛膝占39件,僅有1件為藥典記載之川牛膝。

為比較台灣是受三種牛膝藥材之活性,經藥理比較研究結果顯示5,對抗血小板凝集之影響,以川牛膝效果最好;在鎮痛及抗炎方面,三種牛膝皆有鎮痛及抗炎作用,其中以懷牛膝效果最佳,其次為川牛膝,味牛膝效果較差;而對於細胞毒性的防治,則以味牛膝較佳。因此從基原與藥理活性評估,台灣充當川牛膝使用之味牛膝使用是否適當,應有商確之必要。站在正本清源,避免張冠李戴,還是需儘早釐清,糾正用藥習慣。

四、板藍根

板藍根為常用中藥,以藍實知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功能。現今臨床上常用於病毒性疾病及細菌性感染疾病。現今《中國藥典》記載板藍根的來源為十字花科(Cruciferae) 植物菘藍的根筋及根。

目前商品主要有兩大類:一類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根,習稱〝北板藍〞。另一類為爵床科植物馬藍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O. Kuntze的根及根莖,習稱〝南板藍〞。

由隨機取樣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市售板藍根藥材全部為爵床科支南板藍。

南板藍與北板藍是否可以互相代用?我們由藥理研究發現8,從解熱、抗炎試驗結果比較,菘藍的作用優於馬優;但從抗癌有效成分看,馬藍中的靛藍含量高於菘藍。

我們從藥理活性發現南、北板藍根雖具有類似之藥理作用,但在藥效上有強弱之別,實不宜互相代用,應具實正名,依本性于用。

 

五、貫眾

貫眾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中國要典》1977年版記載其基原為鱗毛蕨科〈Aspiadaceae〉植物綿馬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和紫萁科〈Osmundaceae〉植物紫萁 Osmunda japonica Thumb.帶有葉柄基的根莖9藥材前者習稱綿馬貫眾,後者習稱紫萁貫眾。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驅蟲的功能。近年來還用於抗腫瘤並有較強活性。

目前商品貫眾為多種蕨類植物帶葉柄基部的乾燥根莖。台灣市售貫眾藥材《中國炮製學》所載為桫欏科(Cyatheaceae)植物筆筒樹Cyathea lepifera (Hook.) Copel的乾燥根莖及葉柄基部7。為了解目前實際之情況,經調查結果,28件貫眾商品全部為桫欏科植物筆筒樹或桫欏(Cyathea spinulosa Wall. ex Hook)的莖幹上部,劈削除去堅硬部分之小塊片。文獻記載10其有清熱散痰,收斂止血,解毒消腫,驅除蟯虫之效。其與正品貫眾之品質優劣及代用是否合理還需盡一步探討之。

 

六、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具有活血通經,下乳消腫的功效。

台灣市售王不留行藥材由調查結果看出,37件王不留行商品中,僅3件為正品石竹科麥藍菜的種子,32件為野牡丹科(Melastomaceae)植物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 Pon)的根,另2件為桑科(Moraceae)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近成熟的花扥。

野牡丹根,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散瘀止血的功能。其根一般消化不良、腸炎、痢疾、肝炎、衄血、便血、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薜荔果殼,具有補腎固精,活血,催乳的作用。常用於遺精,陽痿,乳汁不通,閉經,乳糜尿。

由於野牡丹根及薜荔果殼的功效與麥藍菜種子的功效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王不留行用野牡丹根及薜荔果殼來替代是不恰當的,應儘早釐清。

 

七、半夏

半夏的正品自古以來即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Blume.大行於市。市場上有一陣子還是水半夏多於半夏。

水半夏為少常用中藥,《中國藥典》1977年版收載為天南星科植物鞭犁頭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Blume.的塊莖。具有燥濕、化痰、止咳的功能。常用於咳嗽痰多、支氣管炎等。

經比較半夏、水半夏的藥理活性發現8:j水半夏毒性較大。k水半夏的鎮咳作用較半夏差。l半夏的鎮吐作用較水半夏強。m半夏與水半夏均未見到明顯的去痰作用。根據以上的實驗結果,認為半夏的質量優於水半夏,水半夏實不宜代半夏使用。

調查結果,37件半夏商品忠實為半夏的有23件,而水半夏14件。顯示台灣地區半夏商品還有三分之一為用水半夏代用,且台灣東部之台東、花蓮、宜蘭一帶幾乎都為水半夏,宜應加強宣導改善。

 

八、寄生

台灣市售寄生類藥材主要有兩類,一類為檞寄生又稱黃寄生,另一類為台灣產之桑寄生。經隨機採樣調查,結果在39件寄生商品中,24件檞寄生,15件為台灣產之最大葉桑寄生。

大葉桑寄生 Scurrula liquidambaricolus (Hay.) Danser為台灣產桑寄生藥材主要來源,認為是品質最佳者,因此銷售量最大。一般認為具有行血,壯筋骨,降血壓之效。目前其市售價格昂貴,約為一般檞寄生之6~8倍之多。傳統上一般中醫師認為其效果比檞寄生好。

 

九、白前與白薇

調查結果。36件白薇商品中實為白薇和蔓生白薇的僅有5件,白前31件;而34件白前商品中實為柳葉白前和芫花葉白前的僅有4件,白薇30件。可見臺灣白前與白薇商品亦存在極為嚴重的顛倒錯用現象。白前為鎮咳袪痰藥,白薇為清熱、涼血藥,二者療效不同,不能錯用,應即宣導改善。

 

十、旱蓮草

旱蓮草原名鱧腸,始載於唐《新修本草》。臺灣市售旱蓮草藥材經調查結果發現,34件旱蓮商品中實為墨旱蓮的僅有1件,而其餘皆為紅旱蓮。可見臺灣旱蓮藥材還是以紅旱蓮為主。

紅旱蓮和墨旱蓮兩者在植物分類學和化學成分方面,差異極大。儘管有某些相似的藥裡活性,但兩者畢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藥,應嚴格區別使用。

 

十一、茵陳

茵陳,原名茵陳蒿,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清溼熱,退黃疸之功效。

台灣藥舖所售的茵陳,有綿茵陳與北茵陳兩類。綿茵陳即豬毛蒿語茵陳蒿帶有白色或灰白色絨毛的植物幼苗。臺灣稱為北茵陳的係唇形科(Labiatae)植物牛至Origanum vulgare L的乾燥帶花枝葉6

調查結果,37件茵陳商品中棉茵陳僅11件,而北茵陳有26件之多,可見臺灣市售茵陳藥材中,北茵陳還是佔多數。此可能係因地區用藥習慣所致。但唇形科牛至的本茵陳,有清暑解表,利水消腫的功能。民間作為利尿、發汗劑。與具有清熱利濕,自古以來即為治療黃疸要藥的綿茵陳在功效上有所不同,實應區別使用。

十二、馬兜鈴

馬兜鈴始載於《開寶本草》。具有清肺、止咳、平喘、清腸、消痔之功效。

臺灣市售馬兜鈴藥材,經隨機取樣比對結果,在34件商品中,實為馬兜鈴果實的有14件,臺灣百合11件,另發現有百合科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Wall.)Makino之種子9件。

馬兜鈴與百合科之臺灣百合、大百合在成分藥理上有明顯的差異。以百合科植物的果實作為馬兜鈴藥用,雖在部分地區有多年的使用歷史,但因其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與馬兜鈴差別較大,故認為不宜作為馬兜鈴藥用。

 

十三、青黛

青黛是一種植物色素的加工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定驚之功效。從青黛中已可提取治療白血病的有效成分靛玉紅(Indirubin)。

調查結果,36件青黛商品中含有靛藍、靛玉紅的商品僅7件,其餘29件均為摻染料商品。且市售青黛藥材中,一般認為最好之“特老青”青黛,琦外表顏色最深藍,但經TLC檢驗其內均不含靛藍與靛玉紅,僅為染料。可見臺灣市售青黛藥材存在很嚴重之摻假現象,嚴重影響臨床療效,急需改善。

 

十四、蒲公英

蒲公英始載於《唐本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之效。

調查結果,38件蒲公英商品中,僅2件為Taraxacum屬植物,其餘36件為台灣產菊科Lactuca屬植物之大、小公英。

臺灣習用之小公英即以兔耳菜Lactuca chinensis Makino為主。一般臺灣中藥店所用者,以此為主。在民間係用於乳癰,消炎退黃,解熱陣痛,為乳癰良藥6。另大公英則為山萵苣Lactuca indica L.或同屬植物萵苣、苦菜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袪瘀、理氣的功能。

蒲公英與臺灣習用之大、小公英為同科不同屬之植物,雖然在藥效上有雷同之處(均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但他們在成分藥理上還是有所不同,實不能等同入藥。

十五、萹蓄

萹蓄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台灣市售萹蓄藥材經調查結果發現,32件萹蓄商品均為大戟科小飛揚草及其同屬近緣植物,蓼科之萹蓄都沒有發現。因兩者之功效幾近相反,以小飛揚草偽正品的萹蓄實屬不當,理應盡速正本清源,以確保臨床療效。

 

十六、防己

《中國藥典》分別收載了防己(防己科Menispermaceae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乾燥根和廣防己(馬兜鈴科植物廣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Y.C. Wu ex L.D. Chou et S.M.Hwang的乾燥根。前者利水消腫,袪風止痛,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風濕痺痛、濕疹瘡毒、高血壓症;後者袪風止痛,清熱利水,用於濕熱身痛、風濕痺痛、下肢水腫、小便不利。

為確實了解台灣防己藥材的使用情況,經調查比對結果,28件防己商品中,27件為廣防己,僅1件為粉防己。

經比較粉防己與廣防己之藥理活性發現:以廣防己之鎮痛效果最好。以粉防己的抗浮腫效果最好。各種防己對正常大鼠並無明顯的利尿效果。因兩者均有鎮痛和抗發炎的作用,但在作用強度上有所不同。現時中醫應用防己的經驗:“漢防己(粉防己)偏於利濕而走裡,可利小便以消腫;木防己(廣防己)偏於去風而走外,用去風濕以止痛。”品種不同,療效各異,應區別使用,以確保臨床療效。

十七、天仙子

天仙子原名茛菪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定為大毒藥。具有解痙止痛,安神定痛之功效。常用於胃痙攣疼痛,喘咳,癲狂等。

目前中國大陸大多數省區使用的天仙子為茄科茛菪的種子,稱“北天仙子”。南方一些地區習用爵床科植物水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Vahl.)Nees的乾燥成熟種子,稱“南天仙子”。具有健胃,清熱,消腫之功效,外用治瘡癤。

調查結果,29件天仙子商品均為南天仙子。因29件商品全部遇水膨脹且粘結成團19

南、北天仙子的功效截然不同,北天仙子屬毒性中藥,南天仙子無毒,絕不應混用或代用,而應以其名入藥為宜。

十八、大青葉

大青葉,《中國藥典》記載為十字花科,調查結果,30件大清葉商品中,其中14件為馬藍的葉,另16件為台灣特有之爵床科植物長穗馬藍Semnostachya longespicata(Hayata)Hsieh et Hoang的乾燥葉。菘藍的葉則未見使用。

大青葉為清熱解毒藥,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青葉不僅有擴張心血管作用,而且對抗乙型肝炎病毒及抗癌均有較強活性。

長穗馬藍Semnostachya longespicata(Hayata)Hsieh et Hoang為台灣固有植物。主產於台灣東部及南部低海拔山區。全草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肌、消腫之效。治感冒發燒,口腔炎,咽喉腫痛,肝炎黃疸,小便黃赤,疔瘡腫毒。

 

十九、五加皮

五加皮,《中國藥典》記載為五加科。另有以蘿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e sepium 的根皮充當五加皮,習稱香加皮。

調查結果,台灣市售之五加皮藥材全部為蘿藦科之香加皮。另藥材市場尚有一種刺五加,為五加科植物紅毛Acanthopanax giraldii var.hispidus的乾燥莖皮。

五加皮味辛、苦,性溫。具有袪風濕,補肝腎,強精骨的作用。用於風濕痺痛,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乏力,水腫,腳氣等症。

香加皮具有袪風濕,強筋骨的作用。用於風寒濕痺、腰膝酸軟,心悸氣短、下肢浮腫等症。但含有毒化學成分強心苷,在臨床上曾出現服用本種而造成中毒死亡者。

二十、冬葵子

冬葵子,《中國藥典》記載其為錦葵科植物冬葵,但目前藥材市場均大都以錦葵科植物茼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的乾燥成熟種子充當冬葵子使用。

調查結果,台灣市售之冬葵子藥材均為茼麻的種子。

冬葵子具有清熱利濕,解毒,退;用於赤白痢疾,淋病澀痛,癰腫目翳等。

冬葵子與茼麻子藥效相差很大,冬葵子具利尿下乳、潤腸通便的功能,而麻子具清利濕熱、退功能,兩者療效不同,不可混用。

二十一、敗醬草

敗醬草其基元為敗醬科Valerianaceae植物的黃花敗醬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或白花敗醬P. villosa Juss.的乾燥全草。但目前藥材市場常以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蓂Thlaspi arvensis L.的乾燥帶果全草當敗醬草使用。

調查結果,31件敗醬草商品中,其中30件為  名之帶果全草。

敗醬草具有清熱解毒,袪淤排膿的功能;主治腸癰、腸膿瘍、腸炎下痢、產後瘀血腹痛、癰腫疔瘡。而十字花科的  蓂具有清肝明目,和中解毒的功能。用於木赤腫痛、消化不良、脘腹脹痛、闌尾炎、腎炎、子宮內膜炎及瘡癤癰種等。

菥蓂和敗醬是來源於不同科屬的植物,本草記載的性味和功效也不相同。根據近代的研究發現,兩者所含的化學成分和藥裡作用差異很大。因此,把菥蓂作為敗醬草使用是不合理的。

 

二十二、劉寄奴

劉寄奴為菊科(Compositae)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的乾燥全草。但目前藥材市場常以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植物陰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乾燥全草當劉寄奴使用。

調查結果,34件劉寄奴商品中全部為玄參科之陰行草。

劉寄奴為活血通經、逐瘀止痛藥。陰行草功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袪淤止痛。雖然兩者在功效上有部分近似之處,但亦有不同之處,但應當區別使用。

 

 

  根據這項廣泛性的調查結果可知,目前台灣中藥藥材市場依舊存在著一定程度之誤用、混用情況,這些複雜品種有些已證實物用、混用品種與正品之藥效相差懸殊,實不宜代用,因此對這些已證實不宜代用之品種應積極加強宣導、嚴格檢查監督,並透過藥政單位“以法治亂”,始複雜品種能正本清源、去偽存真,如此才能確保用藥大眾之安全。對於其它未明之品種應透過調查鑑定、本草考證、實驗研究、臨床驗證等一系列研究,以了解這些複雜品種的本來面目和來龍去脈,使其名實相符,以確保臨床療效及用藥民眾之安全。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