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消化性潰瘍

2016-03-23 16:44:07

消化性潰瘍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內科吳登強主治醫師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所謂消化性潰瘍就是食道、胃、十二指腸等之粘膜,受到胃液之侵蝕而形成之深入組織的消化道壁良性破損,它通常比糜爛(或者稱為破皮)來得深一點。潰瘍發生在胃叫胃潰瘍,發生在十二指腸就叫十二指腸潰瘍。通常消化性潰瘍是指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僅有少數潰瘍會發生在食道。

在台灣,消化性潰瘍是極常見的疾病,約十%的人口患有消化性潰瘍,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就年齡層來說,十二指腸潰瘍的年齡層較年輕,約在二十到四十歲左右,胃潰瘍的年齡層則較年長,約在四十到六十歲,不過幾乎所有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在本院的 經驗中,有小至三個月大的小嬰兒,也有大到九十六歲的老先生,因為消化性潰瘍出血來求診。

消化性潰瘍在以往一直是難以根治的疾病,反覆發作是它最大的特色,以十二指腸潰瘍為例,癒合的十二指腸潰瘍,一年內的再發率達六十%,而二年內潰瘍再發率高達八十%至九十%,而一再反覆發作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併發症有 三種,第一種也是最常見的是腸胃出血,大約二十%的消化性潰瘍病人在一生當中會發生腸胃出血。出血之前可能完全沒有疼痛,也可能以前完全沒有症狀,一發作就是出血,而依出血量及出血速度不同,可能會有吐血、瀝青便、黑便或者只是糞便中出現潛血反應而已。

第二種併發症是胃出口阻塞。由於潰瘍在胃部出口的幽門區域或連接胃部的十二指腸球部慢慢結疤癒合的過程會導致胃出口阻塞。有時因為反覆發作不只過去的結疤,還加上活動性潰瘍引起的發炎腫脹,甚至會造成胃出口完全阻塞,胃部膨脹的很厲害,食物滯留並且一直嘔吐。
第三種併發症是潰瘍穿孔,較少見但較嚴重,如不及時手術切除,常造成病人死亡,有些消化性潰瘍的病人,可能第一次表現的症狀就是穿孔,過去曾經穿孔的病人如果潰瘍再發仍然可能再發生穿孔的事件,穿孔會導致胃酸及胃內容物由胃腸道跑到腹膜腔內,引發急性腹膜炎,甚至敗血症死亡,所以因為潰瘍而導致穿孔,一定要動手術,潰瘍穿孔的病例中,九十%以上均屬十二指腸潰瘍引起之穿孔,胃潰瘍引發之穿孔較少見。

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很多,如胃酸、胃蛋白脢、藥物、膽汁、抽菸、喝酒及壓力等以及最近幾年來最熱門的首惡—胃幽門螺旋桿菌,近年來陸續的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被根除之後,可以使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由八十%降到小於五%,幾乎可以說是根治,也不再有所謂的潰瘍併發症,但是,不是所有消化性潰瘍都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所以在病因分類上,除其他少數特殊原因外,一般可分為與幽門螺旋桿菌相關,與抗發炎性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相關及壓力性潰瘍,而以幽門螺旋桿菌相關為最大的因素。本院的研究中發現,十二指腸潰瘍約九十%到九十五%以上,胃潰瘍約七十%到八十%以上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所以治療消 化性潰瘍必須將幽門螺旋桿菌一併根除,以防止潰瘍再發後的種種併發症,而達到根治消化性潰瘍的目的。

至於消化性潰瘍的診斷,單憑臨床上症狀或抽血、驗尿、驗糞便等實驗室的檢查結果只能做為輔助檢查,其在幫助潰瘍嚴重度的評估上並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祇有上消化道X光檢查或者胃鏡檢查才是最好的診斷工具,尤其是胃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病灶,研判病變的嚴重度,還可以切片檢查,看看病變處為良性或惡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否、發炎的程度等,因此是最好的診斷方法。

至於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則分為二大類,在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消化性潰瘍目前較廣為應用的是三合療法,即一種抗潰瘍藥物加上兩種抗生素,有多種組合方式,使用七天或十四天。各種組合的三合療法的殺菌效果會因人而異,殺菌效果可達到八十%到九十五%之間。而治療失敗的最大原因是病人未能按時服藥 及病人體內的幽門螺旋桿菌已產生抗藥性。此時必須再重新調整另一種組合的三合療法,再進行另一個療程。至於幽門螺旋桿菌陰性的消化性潰瘍則以抗潰瘍藥物治療,並且避免服用抗發炎性非類固醇止痛藥即可。

以前的老前輩醫生們有句名言「一旦潰瘍,終生潰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在以前幾乎不可能根治,即使開刀切除潰瘍,在腸子接合處仍然會再發潰瘍。它是個良性病變,可是一再的復發造成各種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真是揮不去的夢魘 玩 直到最近幾年醫學的進步,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才使 我們改變治療的方式而達到根治消化性潰瘍「 斷根」的目標。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駕好用?益生菌和腦部發展有關!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根據食品研究所最新報告指出,腸道的狀況與腦部發展有正相關,透過益生菌的治療有助於改善腸胃道功能以及神經系統的障礙。研究顯示,包括自閉症和亞斯柏格症候群的患者,腸道菌相紊亂與失調,若讓自閉症和亞斯柏格症候群患者補充益生菌,有助腸道恢復正常。 食品研究所報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