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肛門直腸功能障礙(功能、障礙、治療)

2016-03-23 17:07:48

肛門直腸功能障礙

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姜正愷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肛門直腸的功能主要是控制糞便及排便,這兩個看似相反的動作事實上所牽涉到的構造及神經支配是相同而又很複雜的。近二十五年來因為各種檢查儀器的進步,使學者對肛門直腸的生理有更深入的瞭解,並增加臨床醫師對肛門直腸功能障礙的認識及治療。

肛門直腸功能障礙:

  (一)肛門失禁: 依其病因可分為

1.肛門括約肌受損引起之失禁:

  最常見的是婦女生產後之失禁,根據統計自然產後約有百分之三十的產婦可用肛門超音波診斷出有括約肌受損的情況,而如用產鉗則此比例可高達百分之八十。對這類病患的處理可用重疊式括約肌修補術,如果生產當中就發現可以立即修補,如果日後才發現修補的效果也很好。

  另外如肛門廔管接受手術後或肛門附近直接受創傷所導致的肛門括約肌受損亦可使用前述方法修補,效果也不錯。

2.無結構上受損(但有變弱現象)的括約肌造成的失禁:

  部份病人是因內括約肌或外括約肌或內及外括約肌退化,變弱而造成的肛門失禁,對這些類病人的處理有下列若干種方法:

a.後方修補術:

  從肛門後方切入,分離出骨盆底肌肉,包括ileococcygeus肌內,恥骨尾椎骨肌,將此二肌肉之兩邊對縫,使直腸肛門角變得更小;再將外括約肌兩邊對縫,使肛門開口變小,由此來改善肛門之控制力。此法的短期效果可達百分之八十三,但長期效果退到百分之二十八,主要是造成失禁病因本身的問題沒解決,因此效果都不好。

b.薦椎神經刺激法:

  將電極由第二薦椎間孔插入,電刺激器則置於腹部皮下,連續施予連續性電刺激,則會增加外括約肌之收縮壓力,使肛門控制力增加。

  有部份內外括約肌變弱的失禁患者可以找到原因,則可根據其病因加以治療:

a.直腸脫出:

  約有百分之三十到八十的直腸脫出患者會有失禁的現象,當行直腸固定術後大約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得到改善。其它方法像會陰直腸乙狀結腸切除術或腹腔直腸固定術之效果也不錯。

b.糖尿病患者:

  主要是因自主及體神經系統功能失常引起,治療之效果並不好。

c.脊椎受傷及神經系統障礙引起之失禁:

  在此情況下肛門外括約肌完全沒有力量,治療法以人工肛門括約肌為最佳的選擇。如果不適合此法則可考慮行人工肛門術,在照顧上較方便。

3.無法修補的肛門括約肌:

  如果括約肌或周圍組織受損過於嚴重以致無法修補則可考慮以下幾種方法:

a. 骨骼肌轉位修補術:

  此法的原理是利用持續電刺激使原來快速抽動,易疲乏的肌肉纖維變性為慢性抽動,不易疲乏之肌纖維來替代括約肌之功能。此法包括薄肌轉位修補法及大臀肌轉位修補法。發展較早及使用較廣的所謂動態性薄肌轉位修補術,先將薄肌連接到小腿骨端之肌腱打斷,接著將薄肌經由皮下通道拉到肛門周圍,在肛門周圍先打一圈通道,將薄肌在肛門周打通之通道繞一圈。待四到六週後開始電刺激;開始時為間斷式刺激,慢慢再增加刺激時間,約刺激八週後可到達連續刺激,肌肉會持續收縮,因此有控制能力。如果想排便時必須將電刺激器關掉,肌肉會鬆弛以便排泄。此手術據報告有將近百分之八十的滿意度38,但有些併發症,如肌肉圍繞鬆緊度,傷口感染,電刺激器及電極之感染等。

b.人工肛門括約肌:

  最早的人工括約肌是用於泌尿科之膀胱排尿失禁,接著有人將之改造用於排便失禁,得到良好的結果,因此在1996年發展出專門用於肛門之人工肛門括約肌。有各種尺寸及壓力以供選擇。手術時在下腹及肛門前面做切口,在肛門周圍打一圈通道,將人工括約肌植入肛門周圍之通道,接著將管路引到下腹部,而裝液體的容器埋在腹直肌後側,幫浦則置於陰囊或大陰唇中。平時人工括約肌充滿液體,當欲排泄時則按下幫浦,液體會流到下腹的容器內,肛門於是放鬆,排泄得以完成。人工括約肌到目前仍未普遍,但在有做的中心得到的結果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滿意度,效果算相當不錯。主要的併發症有感染及機械障礙等。

C.人工肛門及灌洗術:

  如果上述方法皆不適用,則可考慮做人工肛門,其生活品質亦能得到改善,尤其如果能定時灌腸,如腹部會陰部聯合切除術之人工肛門照顧方式則滿意度更高。

 結論:

  造成肛門失禁的原因相當多,想要有好治療結果必須對患者的肛門直腸功能及括約肌之結構有充份了解。在臨床上對病患仔細的追問病史,詳細的理學檢查及肛門直腸功能檢查甚至要加上肛門超音波是治療成功的必要條件。在治療上對最常見的括約肌缺損仍以重疊縫合法效果最好,而其他較複雜的情形則需更專門的方法。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認識大腸直腸癌

認識大腸直腸癌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腸胃內科陳立宗醫師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一、背景:    近年來,隨著生活及飲食方式之西方化,台灣之大腸直腸癌逐年增加。根據衛生署癌症登記報告,民國九十四年度初次診斷為大腸直腸癌近96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