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氣喘的定義及診斷

2016-03-29 10:18:54

氣喘的定義及診斷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氣喘即俗稱的哮喘,根據美國胸腔學會在一九八六年公佈的診斷準則,氣喘是一種臨床徵候群,其特性是呼吸道對多種刺激的反應性異常增加,主要的徵候是呼吸短促、哮鳴及咳嗽,經過治療可以得到緩解,診斷經常和慢性阻塞性肺疾重疊,因為後者在急性發作時,經過治療也可能得到緩解。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洪仁醫師及肺功能室主任黃吉志講師指出,氣喘可以說是由下列三種狀況合併而產生的臨床徵候群,一是呼吸道的阻塞可藉由藥物的治療或自動恢復正常,二是呼吸道對內源性或外源性的刺激產生過度敏感反應,第三是支氣管粘膜有炎性反應。

至於氣喘的診斷,由於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氣喘定義,診斷只有依賴病史、理學檢查及實驗室的檢查,各方面的資料綜合判斷以確立診斷,

(一)病史方面,包括:

(1)臨床症狀,咳嗽、哮鳴、呼吸短促、胸悶、痰液以及氣喘相關的狀況如鼻炎、鼻竇炎、鼻息肉及異位性皮膚炎。

(2)症狀的樣式不同,可分全年發作、季節性發作或二者合併,持續性、陣發性,間歇性或是持續有症狀加上急性發作,發作時間快慢、期間長短、頻率(一星期或一個月有幾天發作),夜間及白天的變動及夜間症狀等,可制定疾病的嚴重度。

(3)尋找誘發或惡化的因子,包括病毒感染、環境中的過敏原(家瞞 、塵埃、花粉、動物毛髮或分泌物、黴菌、蟑螂)、暴露於工作場所的化學物質或過敏原、環境的改變(遷居、旅遊、換工作、使用器物改變)、氣候轉變(冷空氣)、暴露於刺激物中(菸霧、香水、油漆、臭氧、二氧化硫、氧化氮、蒸汽、霧氣)、情緒反應(恐懼、憤怒、挫折、哭鬧、大笑)、藥物(阿司匹林、乙型交感神經抑制劑、非類固醇抗炎性藥物等)、食物添加劑(亞硫酸鹽)、運動、內分泌性因子(月經、懷孕、甲狀腺疾病),預防誘發或惡化的因子可避免氣喘的發作。

(4)典型的發作形態及前兆症狀(頸前區皮膚癢、鼻子過敏現象)的惡化及復原情形。

(5)須注意居住環境,住屋的屋齡、地點、位置、有無冷暖氣設備、地毯、除濕機等房內陳設是否有誘發氣喘的可能。

(6)家族史,近親氣喘病史、近親是否有過敏球蛋白增高的記錄。

(7)醫療史,其他疾病或過敏性疾病記錄、早期呼吸道傷害病史、吸菸史。

若要在一個地區找出氣喘或具有類似氣喘症狀的成人病人,其詢問病史及症狀之內容要詳細。

(二)理學檢查方面,氣喘的病人會出現:

(1)過度肺部擴張的證據,例如:使用呼吸輔助肌,聳肩或鴿胸的胸廓結構。

(2)呼吸音的聽診,有哮鳴音或呼吸音減弱。

(3)合併濕疹皮膚病。

(4)合併有鼻炎、鼻竇炎或鼻息肉,以及鼻涕倒流。

(三)實驗室的檢查須檢驗的項目,包括:

(1)肺功能的測試尤其是第一秒呼氣容積(FEVl)、尖峰呼氣流速(PEFR)及用力呼氣肺活量(FVC)的測定,氣喘病人第一秒呼氣空積及尖峰呼氣流速會下降。

(2)支氣管激發試驗或支氣管擴張劑試驗是否為陽性反應。

(3)血清免疫球蛋白(lgE)、抗原特異性IgE抗體(如RAST)、嗜伊紅白血球陽離子蛋白(ECP)是否上升。

(4)痰檢查及痰中嗜伊紅白血球的染色,如果病人咳不出痰時,可用高濃度食鹽水(5%)氣霧吸入引痰,一般氣喘病人嗜伊白血球數目會上升。

(5)胸部X光,一般為正常或僅肺部過度充氣的表現。

(6)耳鼻喉檢查及鼻竇X光檢查是否合併鼻炎及鼻竇炎或鼻息肉。

(7)支氣管鏡檢查、一般為正常。

(8)食道動力學及24小時酸鹼度測試,因逆流性食道炎亦會引發氣喘的發作。

總之,視病人的需要安排必要的檢查是診斷氣喘的原則,並非所有檢查非做不可,但是詳盡的病史、理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可以提供診所及評估嚴重度的完整資料而建立適當的治療計劃。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氣喘1年內不發作 可以不當藥罐子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環境及空氣品質的惡化,讓醫院裡的氣喘診間門庭若市,尤其是小兒氣喘發作,經常讓父母擔心害怕,一旦有了氣喘症狀後,許多人心裡都會出現一個問題,「氣喘的藥一輩子都得一直使用嗎?」台南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氣喘個案管理師陳于文表示,只要1年內不發作,就「有可能」都不會再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