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中西合併治療 五十肩復原快

2016-07-16 08:55:22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五十肩之所以為五十肩,通常指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族群,且以往以須操持家務的女性居多。但是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非但是男女比例逐漸拉平,就是好發年齡也有年輕化趨勢。一旦出現五十肩症狀,西醫可以快速緩解疼痛,再以中醫解決根本問題,中西合併可令五十肩復原加快。

一名53 歲女性,就診時主訴左肩膀反覆疼痛已一年多,一開始是家事打掃後會有肩膀痠痛出現,病人以為是一般肌肉痠痛,多休息就會改善,因此拖延將近一年之久,都沒有好好看醫生,但最近幾個月發現晚上睡覺容易因為肩膀不舒服而痛醒,而且在做穿衣服、梳頭髮或是拿頭頂上方物品的動作時,會因為肩膀的僵硬疼痛而無法順利完成動作,有時還會有虎口麻木或頸部的痠痛症狀出現。經門診觀察發現,患者的肩關節並無外傷或變形,但各方向的關節活動功能卻受到限制,尤其以上臂的前屈、外展、後伸的動作困難最明顯,綜合所有症狀來看,這與常聽到的「五十肩」的臨床表現相當符合。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柏鋒表示,五十肩,正式病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又稱冰凍肩,或肩關節周圍炎、漏肩風、肩凝症等。此病屬於中醫「痺症」的範圍,常發生於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且女性多於男性,一般以單側為居多。主要的症狀為關節疼痛難耐,晝輕夜重,上舉、後伸、外展等活動範圍均受限等,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最常見的病因為肩部慢性勞損,或因老化體衰、勞累過度、感受風寒溫邪所致,亦有因急性損傷的治療需長時間固定肩關節活動所引起。加上病患因疼痛而不敢活動,使得肩部的關節囊、滑液囊、肌腱韌帶等組織發炎沾黏在一起,導致肩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根據不同病理過程,可分為急性期、沾黏期和緩解期

1.急性期:症狀以疼痛為主,關節活動受限較輕,主要是由於疼痛引起肌肉痙攣,韌帶、關節囊攣縮所造成。

2.沾黏期:此時疼痛減輕,但由於肩關節廣泛性沾黏的加重,使關節活動範圍越來越小。

3.緩解期:又稱恢復期,肩部疼痛漸消,肌肉痙攣、韌帶攣縮緩和,組織之間的黏連逐漸消除,肩關節的功能也逐漸恢復正常。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徐培珊也表示,雖然目前醫療法規定醫師不能同時提供中醫和西醫的服務,但是病人則沒有受到限制。中醫在治療五十肩的急性上,效果可能不如西醫的打針吃藥的快速,但是關節肌肉沾黏,沒有辦法靠著打針吃藥就好。中醫的針灸、推拿和體質調理,可以協助病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徐培珊說,對中醫而言,五十肩的發作又有分左右兩邊的不同病因。在右邊者屬心經,會進一步詢問患者是否有合併胸悶或胸痛的症狀,若是有,則會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如果五十肩是發生在左邊,則屬肝經,會進一步詢問患者的肋骨是否會有疼痛感,女性則要了解是否在乳房部位會漲或痛,以了解是否肝經有問題。

徐培珊進一步指出,中醫的肝經與西醫的肝,並不全然相同。中醫所指的肝經,在於功能性,而非全然物理上的肝。除了基本的肝臟之外,還主管人的情緒、心神。肝經有問題者,可能會伴隨失眠、焦慮等症狀,改善五十肩,必須得同時對肝經進行治療。

至於坊間有所謂的「劈針」治療五十肩,正確的說法應是「小針刀」,其針頭較扁,從穴道進入後,有撥開沾黏肌肉的功能。但是因為中醫沒有超音波,定位的方式只能憑藉著醫師的經驗,經驗不足者,容易導致患部的小血管出血,算是刺激度較強的治療方式。

北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柏鋒也建議,除了門診治療之外,也建議病人平時可多做手指爬牆運動、鐘擺運動、毛巾操、摸耳朵等練習,並適時的熱敷及做好保暖動作,可幫助維持肩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提昇修復能力,預防患處的再次沾黏。

延伸閱讀

肩關節囊擴張術 縮短五十肩療程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林幸容/新北報導 圖: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吳柏陞醫師。   「醫生,為什麼我這陣子都覺得肩膀痠痛而且手常常舉不起來?是不是跟坐姿或睡姿不佳有關?」病患常常把「沾黏性肩關節囊炎」誤以為是單純的肩頸痠痛。40歲的林小姐現職家庭主婦,平常會做有氧拳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