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低位腸癌治療保留肛門是重點

2017-09-20 06:12:04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台中報導

上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自諒醫師

55歲蕭先生5年前在他院確診出罹患直腸癌,腫瘤離肛門口只有約5公分,醫師告知他「肛門要切掉,留不住了」,蕭先生沮喪萬分。低位腸癌對於手術團隊而言,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如何保留肛門,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有極佳的手術團隊不可,其中牽涉到影像醫學、放射科等跨科別支援,才能避免人工造口帶來的終生「不便」。

中國附醫直腸癌卓越團隊由陳自諒副院長、王輝明副部長、柯道維主任、陳宏彰主任四人領軍,打造「照護一條龍」的優質醫療服務,創下每年超過5,000位腸鏡檢查人數,案例中的蕭先生手術不僅保住肛門,術後追蹤5年也未復發,維持健康生活。

現代人聞癌色變,其中大腸直腸癌又位居癌症之首,知名藝人、導演罹患腸癌過世或正在與腸癌搏鬥的人數更多;且治療過程中許多病人擔心保不住肛門等,更造成身體與心理極大煎熬。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副院長暨外科部部長陳自諒表示,本院治療大腸直腸癌是以多科團隊的方式,結合各科專業,為病人擬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保留肛門比例達95%

64歲林先生對「保肛」帶來的好處特別有感,2年半前他因排便不順而求診,確診罹患低位直腸癌,腫瘤距離肛門口6cm,但大小有13.6cm,先經過5周新輔助性電化療之後,再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低位直腸切除術,術後追蹤至今病情穩定,沒有發現局部復發或轉移的問題。

低位腸癌由於距離肛門口較近,一旦腫瘤過大時,為了切實移除,一併切除肛門的機率自然增大,病人術後必須依賴人工肛門排便的可能性也相對提高。對於一般人而言,裝設人工肛門的困窘和不便無法想像,護理和清潔是最大困擾,稍有不慎弄髒衣服事小,混身飄出的異味經常讓經過身邊的人投來異樣眼光,連帶的也阻礙病人接受手術的意願。

中國附醫直腸癌卓越團隊由陳自諒副院長、王輝明副部長、柯道維主任、陳宏彰主任四人領軍,打造「照護一條龍」的優質醫療服務,創下每年超過5,000位腸鏡檢查人數。醫師、內視鏡護理師、國際認證傷口與造口護理師、專科護理師專業細膩分工。陳自諒副院長表示,保留肛門比例是治療大腸直腸癌的重要指標,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柯道維表示,根據科內統計,有高達95%的大腸直腸癌病人接受微創手術;病人保留肛門比例更高達95%,美國平均水準為64%。中國附醫微創手術設備包含3D腹腔鏡、4K腹腔鏡及達文西機械手臂,相當新穎完善。醫師都能執行微創手術並與世界最新微創手術發展接軌,吸引各國醫師專家來院取經,獲邀赴歐、美、亞洲分享經驗。

 

延伸閱讀

越聰明、失智越難測!腦波檢查讓它無所遁形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腦波檢查示意/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年薪千萬的竹科企業CEO,長年帶領上百人團隊在商場上衝刺,可是某日卻在一次簡報中突然忘詞,連公司的基本財報數字都說不出來。起初他以為是壓力太大,但幾個月內狀況愈來愈明顯,甚至在高鐵上忘了該在哪一站下車,經由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