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兩婦人猝死 低溫療法減少心停後遺症

2019-09-25 09:15:41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豐原醫院心臟內王敏雄醫師

心跳呼吸停止是造成猝死的主因,經常發生在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病人身上;2名七十多歲婦人,月前在無劇烈運動情況下,因為心室顫動因素造成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陸續被送到醫院搶救,所幸經過急診醫師的搶救下都恢復呼吸心跳,並施予低溫療法,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將兩人都從鬼門關拉回來、平安出院。

這兩名婦人都是一個是在后里路旁要牽摩托車時,突然倒地失去呼吸、心跳;另一位則是在爬山時出現冠狀動脈收縮,造成心臟血流不足而引發心室顫動。

低溫療法引進台灣已有約十年的歷史,因為可以藉由降低體溫達到減少心腦耗氧率,進而減少因為心跳停止過久可能出現的神經學後遺症,例如行動、語言、認知和記憶傷害等,在國外早已是急救規則中必須施行的急救措施,近年也納入台灣的健保給付。

豐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敏雄表示,大部分心室顫動都和冠狀動脈狹窄、或心臟功能收縮不好有關,會自動產生心律不整,出現致死率的機會非常高,一旦發作致死率可說是百分之百,好在兩名婦人送到醫院搶救時,都有恢復呼吸、心跳,並施予低溫療法減少神經學上受損。

王敏雄表示:過去文獻上顯示,因100位救活者有25位會出現很多神經學上的後遺症,如果因「心室顫動」造成到院前心臟停止,一般施予「低溫療法」癒後都會不錯,甚至有機會完全康復。

王敏雄強調,低溫療法對於這一類急救的病人,有不錯的效果,但是風險包括凝血功能可能變差、心律不整、澱解質不平衡等,所以包括急救時間超過30分鐘、血小板過低、孕婦和晚期癌症的患者就不太適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