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疫情延誤 攝護腺癌沒就醫竟合併骨轉移

2020-06-03 05:27:44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任黃志平醫師

因防疫需求就醫除了不便也是染疫風險,但沒想到卻有癌症患者因此延誤就醫,導致攝護腺癌發生骨轉移。

 

57歲張先生過去無特別病史,上個月因骨頭疼痛難忍就診,經抽血檢驗發現患者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PSA)高達634 ng/mL (正常值為< 4 ng/mL),經骨骼X光攝影及全身性核子影像掃描發現,病患有多發性惡性腫瘤骨頭轉移現象,導致全身骨頭痠痛,故轉介至泌尿科做進一步診斷與治療。患者說從農曆過年後,他就開始有解尿不順的情形,但因為正逢新冠肺炎大流行,遲遲不敢到醫院就醫,一直到五月疫情趨緩,他才鼓起勇氣到醫院看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任黃志平表示,經為患者肛門指診檢查,發現他的攝護腺比一般人硬且表面不規則,加上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PSA)指數超標,骨骼掃描發現有骨頭轉移,幾乎可以確診是第四期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

 

黃志平說,攝護腺癌發生率是男性癌病中排名第五位,每年約有數千位新診斷病患,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病患,診斷時都已經僅能接受男性賀爾蒙抑制治療的晚期攝護腺癌。

 

黃志平隨即為患者進行經直腸超音波指引下之攝護腺切片手術以確定診斷,患者並接受全身性抗雄性素及抑制骨轉移之藥物治療。幾周後,張先生的PSA明顯下降,全身骨頭疼痛也得到緩解。

 

黃志平表示,以攝護腺癌為例,除非癌病已經造成尿路阻塞才會產生解尿不順暢,頻尿、急尿等問題,或到了後期癌細胞轉移到骨頭造成骨頭疼痛時才去就醫。原本有機會用微創手術,如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或腹腔鏡手術來根除癌病,卻常常錯過黃金治療時期。

 

黃志平主任呼籲,50歲以上80歲以下的男性,若從未檢測過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PSA),可至泌尿科就診抽血檢驗,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早期接受攝護腺根除手術或局部放射線治療。

延伸閱讀

看東西一層霧 白內障拖太久恐失明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主任林耿弘醫師/亞大附醫提供 眼球內的水晶體就像照相機鏡頭,負責將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當透明水晶體因為老化、疾病、外傷等因素,逐漸變得混濁,光線就無法順利穿透,導致視力模糊,就是所謂的「白內障」,其中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