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名醫會客室/常見的口腔水泡樣病變 - 黏液囊腫

2020-07-06 17:21:00

文/黃暘凱

圖:旭森口腔外科診所院長黃暘凱醫師

三個月多前,芊芊在右邊下嘴唇出現了一個水泡狀的突起,有時會破掉並流出口水樣的黏液,隔了幾天又在一樣的位置出現水泡,就這樣反反覆覆出現,芊芊也不以為意,直到這次的水泡已維持一個多月,隨著時間過去似乎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有些變大,而且開始有較明顯的異物感,才就醫檢查,經醫師說明及以外科手術切除治療後,組織病理檢查報告為黏液囊腫,目前恢復良好,沒有復發或是有新生的病灶出現。

 

黏液囊腫是種在口腔黏膜上常見的病灶。人體除了耳下腺(腮腺)、顎下腺和舌下腺三對大唾液腺外,口腔中還遍佈著許多如紅豆般大小的小唾液腺,這些小唾液腺會藉由液腺管將所分泌的唾液排出到口腔中。由於外傷、發炎、唾液腺結石、唾液腺管狹窄等緣故,會造成小唾液腺管的破裂或阻塞,讓小唾液腺分泌的黏液無法順利排出至口中,而溢出並蓄積在周圍軟組織中,進而出現水泡狀的突起,便形成了黏液囊腫。

 

臨床上,黏液囊腫為柔軟、表面平滑且有些微透光性的球型水泡樣突起,尺寸多在1.5公分之內,且大多沒有任何不適或症狀,只有在某些較大的黏液囊腫,患者會有說話、咀嚼、吞嚥受到干擾以及感到組織腫脹等不適感。

 

黏液囊腫主要發生部位在下唇處,而上唇、腭部、臼齒後區、頰黏膜、舌繫帶、舌背、舌腹和口底處也有機會出現,其中,發生在口底部位的黏液囊腫又特別稱為蛤蟆腫。黏液囊腫的發生率約在0.08~0.25%之間,各個年齡層都有機會見到,不過可能是因為較容易發生外傷的原因,黏液囊腫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出現的比率較高,此外,男女發生機率相當,也都以下唇處最容易發生。

 

治療上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為了降低復發的機會,除了黏液囊腫本身需要切除之外,鄰近可能已受到外傷或阻塞的小唾液腺也都應該一起移除,取下的所有組織都應該送組織病理檢查,確立病理診斷,以排除其他如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纖維瘤、靜脈曲張、良性和惡性小唾液腺腫瘤等等的可能性。而除了手術切除之外,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冷凍療法和硬化劑注射療法也都常應用在黏液囊腫的治療上。

 

黏液囊腫治療的預後相當良好且復發率並不高,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大多恢復良好,也少有反覆發生的機會,只有在某些情況下,仍會有復發的情況而需要再次治療。若民眾於口腔中發現不會消失的水泡或異常突起,都應儘早就醫及諮詢檢查,以利早期發現問題並接受適當的治療。

 

作者簡介/

⿈暘凱醫師

現任:旭森口腔外科診所院長

學歷:

台北醫學⼤學牙醫學系學⼠

台北醫學⼤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顎⾯外科碩⼠

經歷:

台北醫學⼤學附設醫院牙科部口腔顎⾯外科主治醫師

奇美醫學中⼼牙科部口腔顎⾯外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口腔顎⾯外科學會專科醫師

台北醫學⼤學口腔醫學院部定講師

德國⼤學醫院Uniklinik RWTH Aachen進修醫師

葡萄牙Lisbon Malo Clinic進修醫師

 

延伸閱讀

胸痛禍首竟是帶狀疱疹 醫師建議及早接種疫苗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及時施打苗可降低感染帶狀疱疹機率/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65歲男性持續胸痛,四處就診經各種精密檢查仍查不出病因,台中慈濟醫院醫師抽絲剝繭分析,最終從病人身上的疹子,確認帶狀疱疹惹禍。感染科主任王瑞興建議,年長者與免疫力較差的人提早接受疫苗注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