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名醫會客室/腦積水以為痴呆症 老翁跌倒意外找到病因

2021-09-21 19:14:15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雙和醫院副院長林乾閔醫師

走路步伐變小、記性變差、頻尿甚至尿失禁,以上症狀碰到上了年紀的長者,很會直覺想到是俗稱「老年痴呆」的阿茲海默症;72歲廖姓老翁一年多來數次求醫未果,日前在家中跌倒送醫,電腦斷層發現腦部積水,才知原來罹患的是水腦症。

 

雙和醫院副院長林乾閔醫師表示,人類的大腦每天都會製造大約500C.C左右的腦脊髓液,主要作用在於保護腦室,類似避震器的作用,讓大腦不會因為輕微撞擊就受到傷害。

 

這些腦脊髓液是由大腦製造,在腦室內流動,經過腦幹附近流過大腦表面及腦池後一邊製造、一邊被腦膜、神經和微血管吸收,形成一個循環系統。一旦循環通路受阻,就會形成積水。此時腦壓會升高,被脊髓液浸潤的部位,時間一久就會造成傷害,出現神經學上的症狀。

 

林乾閔副院長指出,腦積水(水腦症)分為阻塞型(急性)和交通型(慢性)。急性患者大部份都是意外傷害被送醫救治,這部份的患者只有電腦斷層檢查,就很容易被發現。但交通型的患者,因為症狀逐步出現,而且和阿茲海默症非常相似,卻經常得不到正確治療,延誤就醫。包括曾經中風或腦部外傷、細菌感染如腦膜炎的患者都是腦積水的高危險群。

 

林乾閔副院長說,水腦症患者首先表現症狀就在於腳步不穩,且步伐越來越小。接下來就是記性變差,容易忘東忘西。再來就是頻尿甚至走不到廁所就失禁。這些都是腦脊髓液的循環路徑上會影響到的功能所出現的神經學病變。事實上這部份只要電腦斷層檢查,很容易就可以看到病灶,區別水腦症和阿茲海默症的差異。

 

針對水腦症的治療,只要在神經未受到不可逆的損傷前,透過從腦到到腹腔所裝設的「腦室腹腔引流管」,將循環受阻的腦脊髓液引流到腹腔,再通過微血管吸收,形成從頭骨到腹腔的皮下循環系統,就可以解決腦部積水的問題。

 

林乾閔副院長進一步指出,雙和醫院每年大約有150例這一類的病人,除了腦室腹腔引流之外,也可以從腰椎到腹腔引流,這部份的路徑較短,但是所需的技術層次較高;另外,針對腹水太多或是腹部沾粘嚴重的患者,也有上腔靜脈吸收引流,都可以解決這部份問題。

 

林乾閔副院長強調,水腦症的真正機轉目前還不是非常確定,所幸醫療科技發展,這類疾病的治療已經不是很大問題,主要在於引流管上的壓力調控,需要很有經驗的醫師執行,因為是要在皮下創造另一套系統,讓腦部還能受到脊髓液的保護,而且一旦裝上就是一輩子依靠這個皮下循環系統,所幸目前已有健保給付高階引流管的差額,可以減輕患者負擔。呼籲有相關症狀的患者都能夠盡早就醫,獲得正確及有效的治療。

延伸閱讀

糖尿病又罹患巴金森氏症 「神波刀」治好抖不停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中醫大附醫神經部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科呂明桂主任看診。 60歲的邱先生,六年前發現自己開始出現手抖症狀,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門診,確診罹患巴金森病,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緩解症狀;最近2年多,邱先生手部顫抖特別嚴重與僵硬,無法完成喝水等簡單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