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台大「肺葉切除無引流管手術」 登國際期刊

2021-09-22 12:24:12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台大胸腔外科教授、現任台灣胸腔及心血管外科學會榮譽理事長李章銘醫師。

醫學科技進步,直接讓病人享受到的就是手術的精準度更高,得到更好的癒後效果;由台大胸腔外科李章銘醫師所率領的團隊,已經成功執行超過20例「肺葉切除無引流管手術」,肺癌病人可以在術後3天就出院,相關論文更登上業內權威的英國「臨床醫學雜誌」,受到高度矚目。

 

人類的肺葉分為左右兩片,而又各再細分為左2、右3,共有五片。近來由於民眾對自身健康的注意,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已經非常普遍,使得早期肺癌(0-1期)的發生率一直提高,讓肺癌高居十大癌症榜首十一年。

 

台大胸腔外科教授、現任台灣胸腔及心血管外科學會榮譽理事長李章銘醫師表示,以往包括台大在內的國內部份醫院,都曾發表過單孔胸腔鏡的無引流管手術,台大醫院此次發表的重點則是「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無引流管手術」。由於切除的是整片的肺葉,而非只是1、2公分的腫瘤,因此除了要慎選病人之外,更重要的是術中對腫瘤的精確切除和相關組織的保護,運用精準的技術,盡量減少既有組織的傷害和避免組織液滲出,才有辦法做到「肺葉切除無引流管手術」。

 

事實上,在很多胸腔手術中,不論是傳統的開胸還是多孔胸腔鏡或是近來的單孔胸腔鏡,良好的引流經常是有其必要的,尤其當肺部組織因為切除腫瘤而進行淋巴廓清,包括肋膜液的累積、傷口組織液的排出,都需要引流管。只是引流管一放,首先就是病人的行動會受影響,接著就是疼痛感也會增加,同時還是造成復健的不便,直接產生的結果就是病人不舒服,住院天數也變長。

 

李章銘教授指出,針對肺癌患者的胸腔鏡手術可說是一日千里,從最早的開胸到微創的多孔胸腔鏡到現在的單孔胸腔鏡,引流管的數量也從2根到1根到完全不必。代表的是醫師能在一個管徑不到3公分的手術傷口,執行包括肺葉或契型切除、淋巴廓清這種以前必須要開膛剖腹才做得到的手術,讓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預後效果,也可以鼓勵更多的病人不畏病苦,勇敢挑戰病魔。

 

李章銘教授強調,肺癌已經是我們的新國病,以往肺癌一經發現,大約只有一半以上可以手術。接受手術又大約只有一半人可以成功存活。所幸現在大家都發現得早,大部份都是早期肺癌,微創手術搭配精確的病灶切除與組織剝離,讓病人的肺部不會因為有傷口而出現漏氣造成氣胸、出血、組織液滲出,讓病人在傷害減至最小的情況下,可以接受更好的手術治療方案。台大醫院,「肺葉切除無引流管手術」就是在對醫護和病人都有一定要求條件下產生,透過論文的發表,也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