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幼童走路搖搖晃晃 慎防髕關節發育不良

2022-05-12 12:45:58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洪志凱醫師指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孩子如超過1歲仍未處理,會影響孩子行走,導致動作發展遲緩的問題,應及早治療。

 

2歲10個月大的李小妹妹,因為走路緩慢搖擺不穩定由媽媽帶到成大醫院就診。經X光評估發現,李小妹妹雙側髖關節脫臼及髖臼發育不良。與家長充分討論與溝通後,李小妹妹接受髖臼的沙特氏切骨術、股骨切骨術與髖關節開放復位術,將髖臼骨頭重建且將股骨頭確實復位在髖臼裡。手術後配合石膏固定6週與3個月的脫臼吊帶治療。

 

成大醫院骨科部小兒骨科洪志凱醫師表示,兒童的髖關節脫臼及髖臼發育不良,原被稱為先天性髖關節脫臼,但因為非急性創傷導致,而是在發育過程中漸漸發展而成,因此現在稱之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發育不良因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也不會有疼痛,常被家長忽略;此症在嬰兒時期有關節鬆脫的狀況,若沒有妥善處理,長大後會導致髖關節脫臼、長短腿、終身跛行、退化性關節炎等長期病痛。

 

根據研究及成大醫院小兒骨科團隊的經驗,有關兒童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危險因子,包括:第一胎、臀位產的嬰兒、羊水過少、多胞胎、女性、具有家族史的小朋友,發生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機會會增加。

 

目前在兒童健康手冊中也針對髖關節發育不良有相關衛教訊息,兒科醫師也會協助針對新生兒的髖關節進行篩檢。洪志凱醫師指出,新生兒父母親也可透過以下現象,如:換尿布時孩子的大腿不容易被往外展、孩子的髖關節有聲音、孩子兩隻腳彎曲併攏時發現膝蓋高度一高一低、孩子大腿的皮膚皺摺左右不對稱等,若有發現以上警訊,宜盡早就醫接受評估。在臨床上,4個月以下嬰兒因股骨頭尚未鈣化,常利用超音波來做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早期評估;4個月以上,則可以透過X光進行評估與判斷。

 

洪志凱醫師提醒,愈早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愈容易治療。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孩子,如超過1歲仍未處理,會影響孩子行走,導致動作發展遲緩的問題。他說,若可以在出生後3個月內早期發現,使用脫臼吊帶治療,大多數都可因此治癒,但仍需密集追蹤髖關節復位狀況及脫臼吊帶是否正確穿著,以免影響治療效果或造成併發症。若是保守治療失敗,或患者的年齡在1歲以上,則需進入手術室接受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