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感染管制師」─疫情下醫院的中流砥柱

2022-05-12 13:07:44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桃園報導

圖:長庚感染管制師響應世界手部衛生日活動(長庚醫院提供)

 

 

疫情爆發兩年以來,影響最大、付出最多的莫過於醫護人員;今天是國際護師節,COVID-19疫情期間,醫院有一群人扮演極吃重角色,他們負責確保院內感染管制品質,並堅守住每位進出醫院的病人、家屬、訪客及所有員工的安全,他們就是疫情下醫院的中流砥柱—感染管制師。

 

社會大眾對於「感染管制師」比較陌生,但是對於他們針對醫院防疫所制定的措施一定都曾經體驗過,例如進入醫院門口的酒精乾洗手、量測體溫與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確認等,無論是動線安排或消毒設備擺放位置,都是經由感染管制師的實地測試與專業規劃。

 

之前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公布確診者足跡時,感染管制師們也必須在醫院團隊合作下,迅速調查出是否有員工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立即採取必要的休假隔離處置,避免病毒在醫院裡面悄悄地擴散。

 

目前長庚醫院的感染管制師有近60位,都是護理師經過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認可之社團法人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嚴謹筆試及口試甄試通過,才授予合格證照的專業人才,這是極少數由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授與專業學會發出的合格證照。

 

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廖美南副總執行長,除了是資深護理人員外,目前也擔任台灣護理學會副理事長一職,她表示,隨著一波波新興傳染病的威脅,感染管制師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但感染管制師栽培不易,無法一蹴可幾,且其核心能力亦需與時俱進,因此在2019年11月指示推動感染管制師進階培養計畫,將職務培養採專業與行政雙軌,除深化感管專業能力外,也拓展其行政領導的職階,使感染管制師在防疫時能獨當一面,掌握疫情先機。

 

長庚醫院這項全國首創的制度,在台灣感染管制學會2022年年會論文口頭發表獲得特優(第一名)的殊榮,受到在場評審一致好評。

 

長庚醫院感染管制專員、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常務理事邱月璧表示,長庚醫院除了強化實證能力及專案運作使感管專業業務更精進外,在行政管理方面,運用Power BI與品質管理手法,大幅提升疫情風險評估分析、流病趨勢的掌握,以及感管品質改善的管理能力。

 

她說,2019年底COVID-19疫情爆發後,感染管制師們天天繃緊神經,緊盯疾病管制署最新資訊,並收集與監控最新疫情消息,例如:通報定義、收治、個人防護裝備…等,內化成為醫院可以執行的標準作業流程。其他還包括:監測住院病人、陪探病及員工、外包商的體溫及TOCC的健康管理;依照滾動式的COVID-19通報定義如實通報;制定與完備個人防護裝備的標準並舉辦實際穿脫訓練、應變計畫模擬演練以及疫情調查(足跡重疊)處理等。

 

邱月璧指出,除此之外,也透過「感染管制智能BI面板」即時掌握發燒病人的分布,及早介入鑑別發燒引起的原因與COVID-19的關聯性,若是排除疫情造成的,則往可能疾病造成的因素,作為調整治療方向的參考。另外針對放置靜脈血管導管及尿路導管的病人,可每日及時監控導管放置的必要性,避免因為長期放置導管引起的感染現象,確保病人住院的品質。

 

邱月璧也曾經歷過SARS戰役,她認為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近20年來感染管制師們透過醫策會的醫院評鑑與醫院感染管制查核不斷的自我淬鍊,也使得這次在COVID-19的防疫工作雖然艱鉅,但幸有過去每年至少一次的桌上或實務演習,模擬操演無數次,大幅提升感染管制師的能力以因應各項挑戰。

 

廖美南副總執行長期許,透過建立感染管制師專業能力培育進階制度,滿足人員求知需求,擴展感染管制各專業領域,達到有效用人、育人及留人,才能讓這群感管專業仍具熱情與使命感的感染管制師持續發光發熱,守住國人的健康。

 

 

 

延伸閱讀

麻醉卻像鬼壓床 原來是肌鬆的影響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說:王逸萍醫師建議,過往麻醉若有不舒服之經驗,可於麻醉醫師術前訪視時,預先與醫師討論及溝通,經評估後訂立最適合的麻醉計畫。 「醫生,我上次全身麻醉醒來好像鬼壓床一樣動都不能動,我拼命想跟護理師講,結果什麼都說不出來。」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