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今年夏天這樣做 兼顧養生與防疫

2022-06-22 10:51:38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鄭宇真醫師提醒夏天保健準則。

夏至到來,宣告臺灣「暑氣濕熱」的氣候特色登場。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運用節氣,使用三伏貼提前冬病夏治外,更提醒要從生活飲食等方面均衡並進,才能在防疫行動中安度溽暑。

 

中醫部鄭宇真醫師表示,三伏貼使用的「藥餅灸」與「艾灸」同屬中醫的「溫熱外治法」,「艾灸」使用乾艾葉,點燃後放在針灸的鋼針上,或靠近皮膚穴位上,透過火的熱源短暫局部加熱促進氣血暢通。「藥餅灸」則是使用辛溫藥材揉成藥餅,敷貼在出現寒涼症狀相對應的穴位,透過較長時間敷貼讓藥力溫動氣血,達到去除體內寒氣的功效。

 

鄭醫師說,藥餅灸隨時都可敷貼,但古人發現三伏天是陽氣最旺盛的三天,進行敷貼對驅散體內寒邪之氣有加成效果,因此有「冬病夏治」的說法。藥餅灸不必像針灸得靜靜坐著或躺著一段時間,適合小朋友,因此「三伏貼」目前多半用於小兒呼吸道過敏症狀等寒邪症狀治療。

 

另外,炎熱氣候,人容易流汗,水分也容易流失,除電解質不平衡,高溫下也容易讓人昏沉和疲倦,甚至出現「氣短乏力」。鄭宇真醫師特別提醒夏至過後要懂得「避暑」。他提醒使用電扇、冷氣這兩種現代避暑工具,要注意幾個地方。

 

第一、使用電風扇是要讓週遭環境產生對流,達到降溫的功能,不能貪涼長時間對著人吹,以免受到「風邪」。

 

第二、冷氣最好調整到25到28度為佳,避免人體因為溫度過低而受寒。

 

第三、不要頻繁進出冷氣房,防止呼吸道敏感不適。

 

第四、衣著質料要舒適、排汗以利散熱,戶外活動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做好防曬,避免紫外線傷害皮膚。

 

夏天天氣悶熱,常出現身體發熱、頭暈、頭痛、噁心、疲倦等症狀,很多人就會尋求「刮痧」清除鬱熱。鄭醫師說,刮痧有三個重點:

 

第一、刮痧時一定要有凡士林等潤滑的介質,保護皮膚不受傷。

 

第二、刮痧器具邊緣一定要光滑,例如瓷湯匙、刮痧板等,千萬不要用硬幣、鐵湯匙等,容易刮破皮膚。

 

第三、要順著肌肉方向刮,通常以肩、頸與背部脊椎兩側肌肉膀胱經為主,只要感覺肩頸悶漲感消除就可以停止。鄭醫師強調,千萬不要刻意為了出痧而使勁用力刮,反而會傷到皮膚與肌肉。

 

夏天飲食應以清淡和寒涼食物為宜,但若體質較虛寒則要避免寒涼食物。許多人喜歡喝冷飲及冰品,必須適量,過量會影響體質,容易造成胃腸問題,若有過敏、氣喘,或婦女有痛經體質,都要避免冰涼食品。西瓜汁與椰子汁,也是糖尿病患的大忌。

 

鄭宇真醫師表示,這兩類水果的含糖量高,在吃完的兩小時內,會加速血糖上升,千萬要注意。烹調方式避免油炸、燒烤,容易上火的熱性水果如龍眼、荔枝、芒果、榴槤都要節制。

 

夏天一般人胃口較差,常以辛辣的辣椒、蔥、薑、蒜、胡椒等來開胃,鄭宇真醫師提醒要注意不能過量,否則容易上火,造成嘴巴破、口乾、口苦、口臭、煩躁、胃痛、便秘等後遺症。

 

時值夏至,新冠疫情未歇。鄭醫師指出,勤洗手、戴口罩還是很重要。然而戶外戴口罩潮濕悶熱,常容易在下頷骨皮膚悶出下巴痘。鄭宇真醫師表示,加強洗臉清潔可以幫助減緩下巴痘發生,也可以使用臺中慈院中醫部研發的無患子洗劑洗臉,加強消炎、抗敏感,早晚用無患子洗劑洗臉,對下巴痘的舒緩和皮膚泛紅有一定幫助。

 

延伸閱讀

看起來像溼疹 醫觀察有異切片果然是皮膚癌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成大醫院皮膚部劉威廷醫師/成大醫院提供 63歲的陳先生發現鼠蹊部一塊溼疹樣病灶伴隨搔癢已有數月之久。陳先生自行在藥局陸續塗抹過不同的溼疹藥膏、黴菌藥膏、或是三合一複方藥膏,均無改善。在成大醫院就診後,進行皮膚切片和相關檢查,確診為「乳房外柏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