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避免下背疼痛靠自己 棒式運動強化肌力

2022-07-07 12:37:50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圖:久坐辦公桌經常導致腰痠背痛,透過核心肌群的強化可避免下背痛。

過去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居家辦公及在家活動的機會增加,健身房及戶外活動的減少,導致就診病患抱怨腰酸背痛及下肢麻木無力的比例大增。不良姿勢及欠缺身體肌肉訓練常常是為退化及骨質流失的潛在危險因素。若能夠適當調整生活習慣及鍛鍊核心肌群,必能減少疼痛及就醫的機會,降低感染風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逸帆說,棒式運動是藉由前臂和腳尖接觸地面,將身體撐起像一塊平板的基礎訓練動作。在撐起身體的過程中,腹部、臀部和腿部肌肉都必須出力,因此是鍛鍊核心肌群很好的方法。無論是健身運動或瑜珈,棒式運動都是基礎的入門動作。

 

經過棒式運動的訓練,增加背部核心肌群的強度,減少脊椎骨以及中軸股的耗損機會及壓力,減少下背痛以及退化的機會,若能有正確的姿勢及訓練,效果不輸藥物控制長期下背疼痛。棒式的姿勢簡單,只要正確的概念就可以上手,且隨時隨處可做,配合瑜珈墊更佳。要注意的是,若有急性背部疼痛、外傷或者手肘或肩膀關節受傷的人,不適合做棒式,以免惡化背部疼痛,以及對關節造成太大負擔。年長者若肌肉力量較弱,可嘗試將背部打直、雙手上舉往後貼近雙耳停留數秒,抑或平躺在床上將臀部抬離床板做提臀的動作,也是效果不錯的方式。

 

羅逸帆強調,若對於自己的病情有疑慮應當就醫。一般年輕人的背痛以肌肉筋膜疼痛為主,偶有些椎間盤疾患;而年長者以退化性脊椎關節炎及滑脫為主,潛在一些骨質疏鬆的壓迫性骨折也會發生。非壓迫性骨折的大多數病患可以先用消炎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增減加入神經止痛劑作為保守治療;若是症狀緩解無效,可以採取復健及局部注射做進階治療。仍疼痛難耐及復健效果不佳者,往往都採取住院行手術減壓或者融合固定術;若因心理或生理因素無法開刀者,可以採取「高頻熱凝療法」作為止痛方式。

 

「熱凝療法」的原理是利用電磁波所產生的熱及波長,針對脊椎神經使其對疼痛的感覺降低(即去敏化)。醫師用一或數根十公分的針插在患者的脊椎兩側,並接上脈衝式攝頻波治療儀,將熱及電磁波傳導於脊椎兩側的感覺神經及背根神經節。不但無須住院,且費用相對於開刀廉價;但若有嚴重的脊椎滑脫及神經管狹窄、破裂的椎間盤、腫瘤壓迫或者骨折並不適用,應先由專業醫師的評估後實施。熱凝療法止痛除了用在脊椎之外,亦可用於肩膀及膝蓋疾患,有效控制疼痛,減少復健的次數及藥物的使用。

 

另外,因社會高齡化、疫情導致外出減少,運動量及曬太陽的頻率下降,許多人在家因跌倒或彎腰搬重物,產生潛在的壓迫性骨折。若是止痛藥及背架使用無效者,骨泥注射來替代受傷疏鬆的骨頭是為一個不錯的選擇,俗稱「灌漿」或者「椎體成形術」。手術可採局部麻醉,定位後由背部後方打入穿刺套管並注入骨泥,傷口小如原子筆尖,做完立即可返家。手術過後三個月內建議補充足量鈣質及維生素D,避免彎腰或者負重,直到骨頭與骨泥密合為止。並非所有脊椎骨折都適合打骨泥,壓迫性骨折有時潛在爆裂性骨折的風險,應先由專業骨科醫師評估檢查分析,111年7月起耗材新制上路,預計將嘉惠更多病患。

 

羅逸帆提醒,新冠病毒迫使人類的生活習慣有了改變,但是身體健康卻不應該因為疫情而打折扣。平時做好自我保養,預防退化及骨質疏鬆,適當運動及均衡飲食及保持良好心情,是減少背部疼痛、進出醫院及長期抗疫最好的良藥。

延伸閱讀

5/1起 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可由健保給付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衛福商公告五月一日起開始給付癌症次世代因定序費用/健保署製表 癌症標靶治療是許多使用第一線抗癌藥物無效後癌友的另一個希望,但是在標靶藥物使用前必須找出到底腫瘤適合用哪項藥物,此時基因定序就會發揮功能,但是一個基因定序要價不低,也不是人人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