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台灣心血管及胸腔外科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大醫院李章銘醫師/本報資料照片
近來一名食道癌第四期患者腫瘤消失只剩結痂的故事引起民眾注意,但是公布案例的醫師基於保護病人並未公開始末;台灣心血管及胸腔外科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大醫院李章銘醫師就指出,在台灣、日本和中國,這種案例並不少見,主要是多科治療建功。
李章銘教授表示,癌症分期上所指的第四期,一般而言都是癌細胞已遠端轉移。例如食道癌經常會轉移肝肺腦。因為每個病人的體能和病況都不一樣,有些人有些器官可以手術,但不是人人有機會,這個時候包括化療、放射治療、微創消融手術甚至免疫療法都可能會用上。
當一個病人身上有多處遠端轉移時,醫療團隊的組合就變得很重要。李章銘教授指出,醫療分工是非常精細的,科科都有其專精的技術、藥品、器械提供的特殊療效。像台大醫院遇到這種病人就一定會召集各科部組成跨科的醫療團隊,多種武器一齊上。例如肺和肝臟可以用傳統手術,病人情況無法配合時也可以採取射頻(RFA)或是微波消融。移轉到腦部時可以用電腦刀做放射治療,癌細胞侵犯到骨頭也可以做化療或是放射治療,有淋巴轉移時除了手術廓清。有些病人經過基因定序之後,還有免疫療法可以派上用場。所以第四期逆轉勝的病人在世界上如台灣、日本和中國大陸都有出現過。
特別是台灣,日前台大醫院針對這些傳統上是末期的食道癌病患,施行了積極治療,部分患者在腫瘤分期得到降階之後再施所謂反轉手術,李教授指出這些幸運的患者再加上外科最新的單孔微創食道切除手術,病患在術後可以得到迅速恢復,之後加上團體的多重治療補強,比起傳統的標準治療,病患的存活得到進一步的改善,這些結果已經發表在世界食道癌大會,及國際醫學期刊「生物醫學」!
李章銘教授強調,醫學是講究實證的,沒可能什麼都沒做就讓腫瘤消失、病情逆轉。就醫生的立場,一定是要做什麼事才會產生什麼結果。不論是打針、吃藥、手術、祈禱,甚至是健康吃、快樂睡,保持心情愉快都可能會影響病情,最主要是病人不要放棄,和醫療團隊配合,雖然不是每個四期的病人都能有逆轉勝的結果,但一定要相信沒有任何一個醫生會不想讓病人好起來。因此,病人只要還有一線希望,醫生一定會盡全力搶救,最主要是病人本身相信醫生,不要放棄,才有可能會迎來令人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