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李聰界主任強調,中醫治療汗皰疹依不同類型病人施治,建議應耐心配合專業中醫師治療以得到改善效果/台中仁愛醫院提供
40歲小陳是家中經濟支柱,在機械廠的工作常常接觸到潤滑油和化學清潔劑,最近雙手開始出現一些水泡並伴隨刺癢的感覺,不慎搓揉後發生脫皮及疼痛,甚至皮膚出現乾裂疼痛,求診皮膚科醫師才知道是汗皰疹。小陳接受治療後症狀反覆發作,因此無法工作而愁眉不展,決定改看中醫,由朋友介紹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中醫科李聰界主任門診,針對其雙手水泡以清利溼熱藥材調理體質,歷經約3個月改善症狀,終於讓小陳重新回到工作崗位,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李聰界主任表示,汗皰疹是一種過敏性的局部皮膚炎,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慢性的情緒壓力有關。汗皰疹的水泡可多可少,有時可以融成一大片,癢感會慢慢加劇,並且經常於春夏交替之際發作,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傷口皸裂流血的情形,病人常需要向皮膚科醫師求治,可用冰醋酸濕敷、口服抗組織胺、局部或服類固醇藥膏等治療,但經常容易復發,導致病人苦不堪言。
李聰界主任說,汗皰疹在中醫古籍《瘍醫大全》稱為「螞蟻窩」,內文形容:「多生手足,形似蟻窩,儼如針眼,奇癢入心,破流滋水。」汗皰疹在皮膚表現分為三型,第一型「水泡居多型」:水泡通常較為大顆,在長時間觸碰水液後會變得明顯,病人在搔癢皸裂上比較不顯著,但水泡經戳破後會流出清稀液體,建議添加茯苓、澤瀉等清利溼熱藥材;第二型「皮膚偏紅水液偏黃稠型」:病人經常有口乾、身體燥熱、大便容易祕結情況,治療會添加黃連、苦參等藥材;第三型「皮膚乾燥皸裂型」:通常皮膚會乾癢,搔抓後會有血痕,乾癢症狀不會因搔抓獲得緩解,此外經常伴隨口乾與皮膚脫屑症狀,建議以祛風養血藥物做搭配,如荊芥、生地、赤芍等。
李聰界主任指出,若有汗皰疹在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包括:
一、避免搔抓:搔抓是病情惡化及發生併發症的主因,若皮膚紅癢明顯可用布包冰塊冰敷短暫緩解。
二、手腳保養:儘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潔劑,保持通風涼爽並可搭配乳霜潤膚。
三、局部類固醇藥膏:在極癢狀況下靠單純保養減低癢感相當困難,需要局部類固醇藥膏減少癢感並控制病情。
四、壓力控制:壓力控制對緩和病情和減少復發有很大幫助。
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燒烤、炸辣、菸酒、茶、咖啡、巧克力、甜品和帶殼海鮮等。
六、適當睡眠:熬夜會使汗皰疹症狀加重,平常須有充足睡眠避免症狀惡化。
李聰界主任建議,若以飲食調理,可以喝綠豆藕片湯。原料:綠豆30克,鮮藕250克,鮮荷葉5克,調料適量;製法:把原料洗淨浸泡約4小時候,燉煮,適當添加冰糖,做點心食用。功效:
清熱除濕,涼血止癢。
李聰界主任強調,汗皰疹治療通常要根據不同類型病人施治,症狀複雜者需較長時間調理,短暫治癒仍可能在季節交替時復發,故需長時間觀察與追蹤,切勿自行尋求偏方治療,避免病情更加惡化,唯有耐心配合專業中醫師治療與建議,才能得到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