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名醫會客室/退化性脊椎滑脫:病因、微創治療與術後復健

2025-10-29 22:14:41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任暨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哲瑋

什麼是退化性脊椎滑脫?其原因與症狀

退化性脊椎滑脫是常見於中老年人的脊椎問題,指的是由於年齡增長導致脊椎結構退化,椎骨出現不正常的滑動移位。隨著年齡增長,脊椎骨頭之間的椎間盤軟骨會逐漸磨損、變薄,韌帶和關節也會鬆弛,讓原本緊密排列的椎骨變得不穩定。女性因停經後骨質流失,更容易發生此退化性改變,所以50歲以上女性發生脊椎滑脫的機率較男性高。

 

滑脫最常見於腰椎(如第四、五節腰椎)承受壓力最大的部位,也可能發生在頸椎。由於脊椎不穩定,一些長輩會出現姿勢性下背痛:久站或坐後腰背痠痛,改變姿勢或休息後可能稍微舒緩。如果滑脫的椎骨壓迫到附近的神經,還可能引起坐骨神經痛,表現為從臀部沿大腿、小腿往下的刺痛或麻木感,腿腳可能變得無力。

 

有些患者描述一站久或走遠路,腿就麻得走不動,必須停下休息(這稱為間歇性神經性跛行)。嚴重時,腳踝抬不太起來,甚至影響行走能力,連日常活動都受到限制。總之,退化性脊椎滑脫常讓長輩們長期受到腰酸背痛和腿部麻痛的困擾,一旦症狀加劇就需要及時就醫評估。

 

微創手術治療:內視鏡減壓、椎間融合與精準椎弓釘固定

輕微的脊椎滑脫,醫師通常會先以保守治療觀察,包括休息、配戴支撐背架、物理治療(復健運動)和藥物止痛消炎等,以減輕症狀。然而,若經過數週至數月保守治療無效,疼痛持續加重,出現明顯神經壓迫症狀(如腳麻無力、走路困難),醫師可能會建議手術治療。手術的主要目的是減壓和固定:一方面解除神經壓迫的來源,另一方面穩定滑脫的椎骨,預防再度移位。

 

現在的醫療進步,很常採用微創方式來完成這些目標,包括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椎間融合配合精準椎弓釘固定等技術。

 

脊椎內視鏡減壓

這是一種利用內視鏡的微創手術。醫師只需在背部開一個約0.5~1公分的小傷口,放入細長的內視鏡和特殊器械,直接到達椎管內部病灶。透過高清攝影畫面,醫師可以清楚看到神經周圍被壓迫的組織(例如增生的骨刺、突出的椎間盤、肥厚的韌帶),然後精準地移除這些壓迫物以釋放神經。

 

內視鏡手術傷口很小、對周圍健康肌肉組織的破壞少,出血量也少,感染機率較低,加上視野清晰,神經辨識更容易,因此術後恢復快、併發症風險低。許多傳統開刀因為傷口大、風險高,長輩們常因此卻步;而現在內視鏡技術成熟安全,讓患者不用再害怕拖延,可以及早脫離病痛。

 

根據臨床經驗,內視鏡減壓術後疼痛通常能立即改善,大多數患者手術隔天甚至當天即可下床活動。

 

椎間融合與椎弓釘固定

如果椎骨滑脫導致脊椎明顯的不穩定,光是減壓還不夠,醫師會同時進行「椎間融合固定手術」來加強脊椎的穩定性。

 

所謂椎間融合,就是在被移除壓迫物後,將兩節不穩定的椎骨固定一起,使其逐漸長成一整塊骨頭。醫師會將一個小型支架(椎間椎籠 cage)放入滑脫的椎骨之間,以恢復正常的椎間高度,並填入自體骨或人工骨讓骨頭日後長合。

 

同時,醫師會在相鄰椎骨上鎖入椎弓根螺釘(俗稱骨釘),並以固定桿將螺釘連接加壓,像幫脊椎上「內建支架」一樣,將滑脫的骨頭穩定鎖住。

 

傳統的融合術需從背後正中開大刀,將肌肉大片撥開後再放入螺釘,因此傷口常長達十幾二十公分,術中出血多、恢復慢;但現代的經皮微創椎弓釘固定手術只需幾個約1.5公分的小切口,即可精準完成固定。手術時間、失血量與疼痛皆顯著減少,許多病人隔天即可下床,術後2天就能出院。

隨著定位導航技術的進步,如電腦導航或機械手臂輔助,螺釘植入的精準度可達近99%,大幅降低神經受傷風險。現代的精準固定手術,讓高齡患者也能安全接受治療。

 

高齡患者的治療歷程

張先生今年68歲,退休前長期久坐辦公,年輕時就偶爾腰痠背痛,靠著推拿和吃止痛藥緩解。退休後本想與太太好好旅遊,豈料近半年來下背部不適明顯加劇,還延伸到右側臀部、大腿、小腿外側,連腳板都有刺麻感。

 

他形容:「從椅子站起來時特別痛,站久或走超過10分鐘,右腳就麻到使不上力。」甚至發現右腳腳踝無力抬起,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

 

經X光與MRI檢查後,確診為第四/五腰椎退化性滑脫並壓迫神經,導致椎管與神經孔狹窄。由於病情較嚴重,醫師建議他接受內視鏡減壓融合手術。

 

起初他對手術猶豫,但醫師說明微創手術僅需小傷口,風險低。手術過程順利,醫師移除了骨刺與增生組織,放入椎間支架並完成椎弓釘固定。術後第2天他便穿上背架下床走動拔除引流管,疼痛明顯減輕。

 

第3天出院,兩週後拆線、3個月後停止穿背架,開始進行簡單運動訓練。半年後,張先生體能恢復良好,順利實現歐洲自助旅行夢想。

 

術後復健與保健重點

手術只是治療的一部分,復健與自我照護也是恢復的關鍵。

背架穿戴

  • 下床前務必穿上背架,勿未穿支架行走。
  • 一般建議穿約3個月,依醫師指示調整。

日常姿勢小技巧

  • 避免彎腰駝背,彎膝代替彎腰。
  • 避免提重物,初期勿超過5-8公斤,3個月內不超過10公斤。
  • 坐有靠背的椅子、穿防滑鞋、上下床使用側躺方式。

 

術後1-4週復健時程建議

  • 第1週:以臥床休養為主,可短暫下床走動。
  • 第2週:漸進增加日常活動,避免久坐久站。
  • 第3週:可處理簡單家事與文書工作,避免泡澡。
  • 第4週:恢復輕度戶外活動,但仍避免劇烈運動與彎腰提重。

 

鼓勵與展望

每個人的恢復速度不同,但只要配合醫療團隊、採取正確復健與生活習慣,就有機會重返健康生活。退化性脊椎滑脫並不可怕,只要早期治療、持續照護,經過治療也能自在生活、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