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肥胖是新國病 10歲童罹第2型糖尿病

2021-03-08 11:08:04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確保兒童健康成長。(圖片非本新聞相關人物)

台灣因為少子化,父母對孩子的寵愛有加,改寫了「孝子」的定義,但這個現象卻衍生出兒童營養過剩的問題,直接表現在小胖子隨處可見。兒科醫師警告,第2型糖尿病患者年齡越來越低,臨床上甚至碰過10歲、11歲的糖尿病患者。呼籲家長應該負起責任,別讓孩子發胖。

 

今年10歲的小明就讀國小4年級,但是身高已經140公分,體重更高達50公斤,是班少為數不少的小胖子之一。因為學校健康檢查,抽血發現血糖偏高,到醫院複檢。

 

國泰醫院小兒科李翊誠醫師表示,以前的觀念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小孩子要胖一點,才有肉可以長高,但這種觀念放在現在的社會環境有調整的必要;已經有很多證據顯示,小時候胖,長大也會胖的機率很大,最主要就是生活習慣造成的。

 

李翊誠說,肥胖是一種慢性病,包括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是從肥胖來的。根據他自己的臨床經驗,矮小的肥胖兒童,遺傳或生理上疾病的可能性較高,但是又高又胖的,絕大部份都是飲食習慣造成的。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小糖尿病患」出現,顯示糖尿病患的年齡正在往下降,臨床上有不少十來歲的兒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這類患者大部份都是學校康檢查抽血發現血糖偏高才到院治療,普遍都是肥胖並且伴有棘皮症,也就是脖子後面老是黑黑的一圈,家長都以為是洗澡沒洗乾淨,事實上是肥胖造成的,一旦沒有盡快改善,年輕時腎臟會出問題,失明、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也高出許多。

 

李翊誠指出,絕大多數小胖子的責任都在家長,因為這些都是飲食習慣造成的,攝取過多的糖份,缺乏運動,是肥胖主因。孩子也知道肥胖不好看,人際關係受影響,所以控制關鍵就在家長。

 

李祤誠表示,許多食物都含有糖份,家長讓孩子吃東西,就必須了解孩子到底吃了什麼?麵包、麵條、米飯都是澱粉,澱粉就會產生糖,必須要嚴格控制攝取量;除此之外水果也是另一個糖份來源,可以改吃芭樂、蕃茄含糖量少的。另外一大類就是含糖飲料,一杯珍奶的糖份超過好幾碗白飯,天天喝怎能不胖。

 

李祤誠強調,杜絕肥胖就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已經肥胖的孩子要靠家長挽救,除了飲食改善,運動也是必要,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家長必須要陪伴才會有效果,運動的強度就是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鐘、心跳維持130下。有恆心維持兩周減重1公斤絕非難事。

延伸閱讀

糖尿病患如何區分型別及治療方式?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糖尿病是許多慢性疾病的首惡,因糖尿病而引發的疾病相當多,糖尿病患平時如何健康管理,是遠離併發其他病症的重要工作。衛福部新營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江聖書醫師表示,常見的糖尿病患者可分為第一型與第二型,分別主要依據胰臟beta細胞分泌胰島素之功能。臨床醫師會依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