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內視鏡治療下之食道黏膜移植—食道癌患者福音

2022-06-17 08:53:04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台灣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大胸腔外科醫師李章銘教授。

食道癌患者近年呈現上揚趨勢,由於食道本身沒有感覺,除了做胃鏡時可能會「順便」發現之外,一般都是中晚期才被診斷出來,屆時除了手術切除食道,採取內視鏡局部治療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台大教授李章銘醫師指出,台大1年前從日本引進新技術,可採取正常口腔黏膜進行細胞培養,可以改善食道癌在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後,因廣泛黏膜缺損後造成的食道狹窄。

 

台灣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大胸腔外科醫師李章銘教授指出,從解剖構造來看,食道分為黏膜、肌肉和周圍結締組織。腫瘤如果還沒有吃穿黏膜層,淋巴轉移的機率就會小很多,這時候是最好處理的。針對這類的患者目前可以施行經由內視鏡的黏膜下剝離手術,李章銘教授指出,基本上這種治療可以做到「無創」而達到與食道切除重建手術同樣的效果,而保留正常食道的功能。台大最近這項成果即將發表於「胸腔癌症」的國際期刊。

 

只是食道本身並不會有感覺,一般人並不會特別去做檢查。通常都是在做胃鏡時「順便」看一下食道狀況;李章銘教授指出,1天1包菸、菸齡超過10年,就是屬於高危險群,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就是一般人的二到四倍。如果還有喝酒和吃檳榔的習慣,年齡在40歲以上者,就更危險。建議兩到三年就要做一次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李章銘教授進一步表示, 食道癌發現得早或晚對治療的選擇和效果差很大,中晚期食道癌除了要做食道切除和重建之外,另外還要進行廣泛淋巴腺廓清,這對於日後生活品質會有重大影響,但是這些都是要達成成功控制疾病的必要手段。

 

李章銘教授說,早期食道癌雖然可以做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但這項治療,也有它的限制之處,如果剝離範圍超過食道直徑的二分之一,因為剝離面積大,會造成食道結痂,導致食道狹窄(食道管徑約2到3公分),會造成患者日後吞嚥困難,這時候就須要追加食道擴張,才能解決吞嚥問題,因此台大一年前從日本引進「食道口腔黏膜細胞移植手術」,目前正在臨床實驗中,可望造福這類的患者。

 

李章銘教授強調,食道口腔黏膜細胞移植手術是在內視鏡食道黏膜下剝離手術的3周前,先取得口腔黏膜進行細胞培養,待手術時再把培養出來的細胞層片鋪在剝離後的食道管腔表面上,這樣可以加速黏膜再生,降低結痂範圍,維持食道本身的吞嚥功能,把對患者的生活影響降到最小。經由這新技術的引進,讓更多早期食道癌的患者,有機會可以保留食道的功能,而順利地完成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

延伸閱讀

黏膜下剝離術 早期胃、腸、食道癌無手術傷口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嘉義報導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資料顯示,104年國人十大癌症排行中,腸、胃及食道癌分別排名第1、8、10位 。而癌症早期發現的治癒率與中晚期治癒率仍有著天壤之別,上述三種癌症早期癌均有著相同特性,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