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濕疹捉破皮 金黃葡萄球菌入血可能致命

2023-11-14 21:30:21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李安娜/香港報導

圖:(左至右)濕疹關注組幹事陳均頤小姐、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教授、濕疹患者 Cat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病,每5人便有1人在不同時期患上濕疹,估計香港患者人數達150萬人。一般來說濕疹患者要使用潤膚膏和低致敏的護膚產品,鞏固皮膚的屏障功能。因應病情,再處方如類固醇等消炎類藥物或其他治療,如濕裹﹑口服免疫抑制劑﹑光照療法等。濕疹患者本身的皮膚屏障受損,容易出現皮膚感染,其中最常見的是金黃葡萄球菌感染,嚴重感染個案甚至會引致惡菌入血,有機會造成生命危險,絕對不能輕視。

 

一直為本港濕疹患者提供資訊及支援的濕疹關注組,最近進行一份濕疹患者/照顧者對不同治療依從性及成效問卷調查,發現濕疹患者不但對類固醇恐懼未有減少,連抗生素的使用也感到抗拒以及有所誤解。這些對用藥上的偏見和誤解都有機會影響患者對用的依從性及治療效果,或會引致難以估計的後果。今天濕疹關注組就此舉行記者會,首先由其幹事陳君頤公布該問卷調查結果。

 

治療濕疹自然療法/偏方成效存疑

濕疹關注組於10月透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200名濕疹患者,70%為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當中51%年齡介乎19至40歲;約20%為41至50歲。各受訪者均接受過不同的治療,包括西醫、中醫,以至自然療法、偏方(香薰治療、服用益生菌、維他命等保健品,以及使用鱷魚油、金盞花膏等等),接近60%及56%受訪者認為西醫及中醫治療有效/非常有效;近3成受訪者曾使用自然療法/偏方,當中只有11%認為自然療法/偏方有效/非常有效。

 

愈9成認為類固醇副作用很大    過半數未有跟醫囑使用類固醇

先說用藥,87%受訪者曾獲處方治療濕疹的藥物類固醇,當中多達56%未有跟從醫囑使用藥物及完成療程,原因主要是擔心有副作用(87%);4成認為病情好轉後便沒需要繼續用藥;也有3成多認為治療無效而自行中斷療程。對於使用類固醇治療濕疹,大部分受訪者都存在謬誤或偏見,超過90%受訪者同意/非常同意類固醇副作用很大,症狀改善後要盡快停用類固醇;逾80%同意/非常同意使用類固醇會上癮,會盡量不使用;逾70%會選擇沒有類固醇的藥物/藥膏,即使更加昂貴;逾60%會要求醫生不要處方類固醇。

 

近8成擔心抗生素副作用   逾4成對抗生素依從性低

除了類固醇,抗生素亦是濕疹病人常見獲得的處方藥物。當患者皮膚出現細菌感染時,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對付引起感染的病菌,以控制病情。但問卷調查結果反映患者對此,逾4成受訪者會按醫囑使用抗生素但卻未有完成療程,皆因79%受訪者擔心副作用;逾6成受訪者認為使用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會盡量不使用;27%認為治療無效;21%認為情況改善便沒需要繼續用藥。

 

近6成認為由政府診所派發潤膚品無效

至於皮膚護理,大部分受訪者都很重視,接近70%會最少早晚搽兩次潤膚膏,甚至每日最少搽三次或以上;30%受訪者間中會搽潤膚膏,但不定時,2%沒有此習慣,主要因為覺得不方便(48%),或不喜歡搽潤膚膏後油????????的感覺(63%)。現時濕疹患者可以在政府醫院/診所、私家診所求醫時獲得潤膚品,亦可自行購買,逾70%及80%受訪者認為由私家醫生提供及自己購買的潤膚品有效/非常有效,但近60%受訪者認為由政府醫院/診所派發的潤膚品無效/完全無效。

  

濕疹患者皮膚屏障失衡  金黃葡萄球菌致病情惡化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教授表示,金黃葡萄球菌是皮膚表面常見的細菌,正常人中只有5%會在皮膚中檢測到金黃葡萄球菌,但超過70%濕疹患者的皮膚中均會檢測到。當濕疹發作時,皮膚微生態失衡了,害菌數量增加,益菌減少,增加了金黃葡萄球菌的繁殖機會。過多的金黃葡萄球菌會形成生物膜,並產生超級抗原、毒素、酶和其他蛋白質。這些物質會令炎症反應惡化,加劇炎症反應,堵塞汗管,引起痕癢,令皮膚屏障進一步受損,引起惡性循環,傷口亦會受到感染,令病情加劇惡化。「正如Cat的案例,皮膚大範圍受金黃葡萄球菌感染,以致細菌入血出現低溫症,十分危險。」韓錦倫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