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嬰幼兒自閉症怎麼治療? 醫:父母是最好教練

2025-09-08 13:48:46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右一為身心科主任王明鈺。左一為心理師陳庭萱。左二為心理師王顗翔/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一名一歲七個月大的小男孩,父母親發現男孩到了一歲多,都還無法叫出「爸爸」、「媽媽」,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王明鈺,發現孩子除了語言發展慢以外,更有眼神接觸不穩定、人際興趣不足等狀況。經過約一年心理師治療及父母引導,加強社交參與、溝通、模仿和遊戲等技能,現在已經可以說「爸爸抱抱」、「媽媽抱抱」,在語言和社交能力上有明顯進步。

 

身心科主任王明鈺表示,自閉症有蠻高的遺傳性,但目前還沒有找到確切的基因,無法透過產前檢測得知。如果說家族裡面有自閉症史,也要等孩子出生之後留意他的發展才能下診斷。父母親可以在六個月前以前觀察,如果孩子互動行為比較少:比較少對家人笑、比較少眼神互動,語言發展也比較緩慢,父母可以高度警覺,建議帶孩子就診評估,再決定後續治療。

 

身心科主任王明鈺指出,家長是最好的教練和助教、支持者跟引導者,研究指出,自閉症光譜障礙的黃金介入期為0至6歲,其中3歲前更是腦部發展與學習塑形的關鍵時期。家庭是孩子發展的第一個環境,照顧者的回應方式與互動品質,對孩子的社交、語言與情緒調節能力,皆有深遠而直接的影響。

 

心理師王顗翔補充,幼兒早期社會互動發展的四大關鍵領域,分別是社交參與(與人互動與分享的能力)、溝通能力(包含眼神、手勢及語言表達)、模仿能力(觀察學習的基礎)、以及遊戲能力(透過遊戲發展認知與人際技巧)。自閉特質的孩子常在這些領域發展較慢,也可能出現較高的固著行為,例如反覆轉車輪、排列玩具、看電風扇等,導致在學習新互動或遊戲方式時需要更多引導。因此,鼓勵家長學習適當的介入技巧,共同促進孩子成長。

 

心理師陳庭萱也表示,自閉特質孩子的教養並非遙不可及,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介入時機。家長可先評估孩子目前的能力,再設定合理的互動目標。第一步,是進入孩子的「注意力聚光燈」,例如孩子喜歡來回推車,家長可以模仿他的玩法,與他一起「來回、來回」,建立互動橋樑。之後可進一步創造溝通機會,例如不小心撞到孩子的車子,引起反應後說:「哎呀,車子撞倒了!」讓孩子感受到語言與情境的連結。也可以利用需求情境引導語言,例如當孩子想拿餅乾時,家長可先說出「餅乾」,當孩子發出類似聲音,就給予鼓勵,並依孩子能力逐步減少提示、延伸語句長度,循序漸進地發展溝通能力。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抗癢有妙方 皮膚保濕慎選食物是首要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亞東醫院皮膚科主任蔡雅竹親自帶來異位性皮膚炎衛教,分享實用的日常照護技巧。 你是否曾因皮膚搔癢而輾轉難眠?對一般人來說,偶爾一兩晚可能只是小困擾,但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這樣的夜晚可能連續多天,甚至久久無法停止。持續的癢感不僅干擾睡眠,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