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糖尿病保命第一招 醫:掌握數據才能穩控血糖

2025-11-12 19:38:03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新竹臺大分院糖尿病衛教師指導正確的量測步驟,協助病人建立自我照護能力,落實精準控糖。

11月14日是「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新竹臺大分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蔡元祐醫師及糖尿病衛教師盧芳有指出,糖尿病的控制關鍵在於「自我監測」。透過正確量測空腹血糖、飯後血糖與糖化血色素,並善用現代化的血糖監測工具,病人能即時掌握血糖變化、降低併發症風險,讓糖尿病照護更精準、更安心。

 

「我在家量測空腹血糖是90mg/dL,為什麼醫院檢查的糖化血色素還是偏高?」這是許多糖尿病病人常見的困惑。蔡元祐醫師解釋,糖化血色素(HbA1c)反映過去3至4個月的血糖平均值,若紅血球壽命較短、或有貧血、腎功能異常等情況,可能導致結果與實際血糖不符。若僅依空腹血糖判斷,容易忽略飯後或夜間血糖波動,建議搭配居家監測,才能全面掌握血糖控制情形。

 

盧芳有衛教師強調,血糖監測的目的不只是記錄數值,而是調整生活與用藥的重要依據:

  • 防範低血糖與高血糖:血糖快速變動可能引起頭暈、冒汗等「假性低血糖」現象,應先量測確認是否低於70mg/dL,必要時補充含糖飲品。
  • 飲食與用藥評估:建議量測「配對血糖」——即餐前與餐後血糖差距,以30至60mg/dL為宜;若超過60mg/dL,代表醣類攝取過多,低於30mg/dL則需留意低血糖風險。
  • 生病與睡眠影響:感染、壓力或睡眠不足都會影響胰島素分泌,造成血糖波動,應加強監測與調整作息。
  •  

蔡元祐醫師提醒,生活型態與用藥穩定後,可每週選擇2至3天量測指尖血糖,並與醫療團隊討論最適合的頻率與時機。

 

隨著科技發展,連續血糖監測器(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已成為血糖管理的重要工具。感測器能連續追蹤7至14天的血糖趨勢,清楚呈現全天波動情形。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血糖維持在70–180mg/dL的時間(Time in Range, TIR)應超過70%,低於70mg/dL的時間應少於4%。蔡元祐醫師指出:「持續觀察血糖變化,能協助病人了解生活與飲食對血糖的影響,進而精準調整,讓控糖更有效率。」

 

盧芳有衛教師說明,對於擔心頻繁指尖採血或工作繁忙的糖友,可使用可攜式裝置的連續血糖監測器(CGM),即時追蹤記錄血糖變化趨勢。目前臨床常用的CGM安裝於上臂皮下組織,可連續配戴7天到14天不等,可記錄24小時連續血糖的趨勢圖,比傳統指尖血糖更精準掌握血糖在餐後上升或夜間下降變化。

 

新竹臺大分院持續深化糖尿病整合照護,由代謝內分泌專業團隊提供個別化監測建議與衛教指導,協助病人建立自我照護能力,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全方位糖尿病管理。醫療團隊也呼籲民眾:定期檢測血糖、聰明解讀數據,讓控糖生活更穩定、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