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動肝火 煩躁易怒怎麼辦

2016-03-23 11:28:56

中醫澆息肝火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台灣的盛夏經常是溽暑炎熱的天氣,讓人心浮氣躁容易動怒,小不忍則亂大謀。所以天氣熱、火氣大,真的會使人活得不耐「煩」。無故性情急躁,容易發怒,不能自制,中醫稱為「善怒」,多半與「肝」有關。台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葉慧昌醫師表示,因為中醫所謂的「肝」除了與西醫的肝一樣有消化、代謝、解毒等功能外,還包含了一部份現代醫學的精神、神經系統功能,亦即包括了調暢氣機、調適情志的疏泄功能,難怪一般人管叫生氣是「動肝火」。中醫可以有效運用粉劑、湯劑和針灸消除肝火,維持身心平衡。

  當人們生氣時往往滿臉通紅、氣急心跳,隨即口乾舌燥,這種「火氣上沖」就是古人所說的「怒則氣上」,而其結果則是「大怒傷肝」的惡性循環。
  葉慧昌醫師表示,生氣對某些病人來說十分不利,而且都跟中醫所謂的「肝」有關。例如慢性肝炎病人,因情緒的波動會干擾肝病的復原;大怒傷肝也會使膽囊疾病如膽囊炎、膽絞痛加重;消化器官的功能也很容易受情緒波動的影響,如大怒、激動會使胃分泌過多的胃酸,使潰瘍病情惡化;大腸激躁症,也是精神、情緒影響消化道功能的結果,這都屬於中醫「肝氣犯胃」、「肝氣犯脾」的範疇。
  葉慧昌醫師揩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不能亂生氣,例如高血壓病人,常有頭暈頭痛、面目紅赤、失眠心悸、熱氣上沖等中醫所謂「肝陽上亢」的症狀,若遇事不能克制,大怒火升,可能引起腦中風,甚至死亡;至於冠心病病人若不制怒危害更大,嚴重者可能因一次惱怒而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一命嗚呼。
  中醫對於煩躁易怒的治療,也是離不開「肝」。例如生活不如意、思慮過度的人,會導致「肝鬱氣滯」,常見胸口兩脅脹悶、喜歡喘大氣等氣機不利的症狀,甚至因突然的精神因素刺激,怒不可遏而幾乎昏倒,這種情況可用達鬱湯加減來舒肝理氣。有些人肝鬱氣滯,久了容易化火,有的則是飲酒過度、嗜食辛辣,造成「肝膽火旺」的體質,因此,除了肝鬱氣滯的表現外,還有眼睛布滿紅絲、頭暈目眩、頭脹痛、耳鳴、口乾口苦等火氣上升的症狀,若同時有尿色深黃、便秘等現象,則可以龍膽瀉肝湯加減來清瀉肝膽濕熱。
  若是除了善怒、胸脅脹悶、口苦等肝氣不順外,還有食慾不振、容易腹瀉、胃脹、想吐等腸胃功能障礙,即是「脾虛肝乘」,此時宜用香砂六君子湯、痛瀉要方等加減以扶土抑木;臨床上有許多大腸激躁症患者,常由於情緒、精神因素而影響腸胃功能,都應該朝這個方向來治療。
  如果平素腎陰不足,有眩暈易怒、咽喉乾燥、腰膝痠軟、手腳心發熱、盜汗等症狀,是屬於「肝腎陰虛」可以杞菊地黃丸加減來滋補肝腎。
  葉慧昌醫師強調,煩躁易怒、愛動肝火的人,除了是根深蒂固的「習氣」,還有可能是身體不好,再加上許多不如意的事所造成的。想擺脫壞脾氣,除了要懂得修身養性之外,當身體有不適時,應該求助醫師,好好調理一下身體。有了柔和的性情,自然有益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便不容易發脾氣,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失業打小孩出氣 疫情影響恐致虐兒增加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桃園報導 圖:失業率攀升時,應注意伴隨而來的兒虐發生。   俗話說「天下無不是父母」,但是長庚兒保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台灣兒虐發生率與失業率相關,且有明顯的遞延現象,也就是失業率會影響至下一年的兒虐發生率。依研究模型推估,失業率每上升1個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