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長期臥床老年人的尿失禁照護

2016-03-23 10:09:39

長期臥床老年人的尿失禁照護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

于博芮 講師台大護理學系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我國老年人口已經超過7%以上,已進入一個老年社會,因此與老年人相關的健康問題也愈來愈重要。會導致老人長期臥床的原因有很多,諸如中風、多發性關節炎、癌症及慢性疾病等,老人家一旦長期臥床就容易導致身體上各器官功能的損傷,更增加老人及照顧者的負擔。大約有十分之一沒有住進療養機構中的老年人,會有某些活動上的限制,而住在療養機構中的老人,則90%以上至少有一種日常生活活動必須依賴別人。 

  固定不動造成的影響對於老年人尤其危險。肌肉無力、萎縮、和耐受力減低的情況很快就會發生,並且生化和生理學的影響如氮流失和尿鈣過高等,也是重要的考慮事項。長期固定不動較易產生永久性的功能性喪失;此外,老年人較易罹患新的疾病,例如肺炎、褥瘡、跌倒和骨折、骨質疏鬆、失禁、混亂和抑鬱。 

  住在社區中的老年人有5 ~ 15%有尿失禁的問題,而其罹患率在住院病人中增加至40%,在療養機構中的病人則增至50%。老年人通常不太會自己說出有尿失禁的問題,因為他們認為尿失禁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問題之一,因為老年人常會被忽略而沒有被專業人員適當地評估,結果便無法得到適當的治療。 

  尿失禁的發生率隨年齡而增加,老化的生殖泌尿系統在病理生理學上有四方面的改變;膀胱容量減少;餘尿量增加;膀胱的收縮變得無法抑制;以及排尿的慾望遲緩。其他老化所引起的會助長尿失禁的生理狀況有;腎臟濃縮尿液的能力減弱、骨盆底肌肉張力減弱、和延遲排尿的能力減低。逼尿肌不穩定是常導致老年人尿急迫感,乃由於膀胱很少完全擴張所致。老化使得老年人有視力減弱、活動能力障礙、及精力減退的問題,無形中增長了老年人前去如廁的時間,所以老年人有需要能夠延緩排尿。 

以下是照護臥床老年人尿失禁的要點: 

1.病人認知能力之考慮 

  對於老年人、意識不清者、生病急性期或昏迷的病人,一般經由持續的訓練計劃,可達到小便控制的效果。這一類失禁病人的膀胱訓練,要病人認知能力完整才能夠成功。不然,就要像訓練小孩子解尿一樣,在規則的時段幫助他解小便。

2.解尿時間的安排 

  一般人大多在晨起、就寢前、飯前或者飯後解小便,如果吃了利尿性的食物或藥物,例如:咖啡或利尿劑等,則半小時後就需要小便。照顧者能夠計劃病人使用便盆或上廁所的時間,如此大致可以確定這老人的排尿時段型態。如果這樣子還是無法掌握解尿時間的話,則一天二十四小時中,都需要每1-2小時讓病人解尿一次。

3.注意解尿的姿勢 

  病人情況許可的話,大部份男性病人站著比較容易解小便,而女性病人在床上使用便盆時,則需要把床頭搖高,如此能讓病人小便解的便乾淨。

4.適當的水分攝取 

  一般人每天至少需要攝取3000毫升的水分,以製造足夠的小便,水分的攝取儘量安排在白天,晚餐後則限制飲水,如此可以減少夜間解尿的次數。 

5.老年人宜多增加活動量 

  老年人住院後,因為從家庭及熟悉的環境中被隔離,住院的環境讓他覺得迷糊,宜多讓他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意識狀況能夠更清醒,注意力也比較能集中,失禁情況也可改善。

6.預防尿路感染 

  適當的水份攝取,多讓病人活動,都可以促進膀胱的排空,減少餘尿量,減少尿路感染。平時可以服用維他命C或多吃小紅莓類、香瓜等水果,維持尿液呈酸性以預防感染。 

7.應力性尿失禁的處理 

  女性應力性尿失禁的現象,可經由會陰周圍肌肉收縮的運動(如凱格爾氏運動),來強化骨盆底肌肉,以改善失禁的現象。

8.慎選吸收性良好的尿布或使用尿套 

  臥床老人因尿失禁而有異味,因此隨時更換尿布並清洗臀部、會陰部可保持老人皮膚的乾爽及減少惡臭。

9.皮膚的清潔 

  老年人皮膚較脆弱,若長時間浸泡在尿液中易造成皮膚破損,而造成壓瘡形成。

  總之,人無法停止老化,但是我們可以透過適當照顧使臥床老人及照護者減少痛苦,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品質。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