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乾癬患者應防腸道症狀 罹腸癌風險比正常人高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桃園報導 圖: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紀景琪教授。 全台灣有5萬名以上乾癬患者,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乾癬並不只是皮膚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根據長庚醫院的最新研究更顯示,乾癬病友與一般人相比,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1.16倍,其中若屬女性族群更高達1.41倍。...

AI換水大腸鏡 「挑」出大腸瘜肉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嘉義報導 圖:醫師操作換水大腸鏡實況/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發展以AI系統輔助大腸鏡檢查,透過每三個月更新優化模型,至今2年多來已進化至第八代,以利發揮更精準的辨識功能。近期一位來自北部、60歲的張先生,因腸胃不適,透過媒體報導得知大林...

大腸癌症狀分四種 認清症狀免驚慌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血液腫瘤科楊明翰醫師 根據統計,每年新增大腸癌病患約有一萬六千人,而死亡人數有六千人;事實上,大腸在腸腔內的長度約有1.5公尺,可約分為結腸與直腸,一旦腸道內有腫瘤,不同位置的腫瘤會有不同症狀表現。   ...

31歲外食男罹腸癌 菊花差點謝了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嘉義報導 上圖:嘉義基督教醫院3D腹腔鏡手術 31歲吳先生,因工作關係,平日三餐幾乎都外食,最近6個月有血便及頻便現象,前來大腸直腸外科看診,檢查後被診斷是中低位直腸癌,腫瘤離肛門非常接近只有6 cm,如果選擇傳統手術可能會有後續恢復期較長的困擾,吳先生最...

身強體健無異狀 竟濳伏1期腸癌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台中報導 上圖:衛福部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許漢廷醫師 臺中市1名54歲的黃姓男子,過去身體健康並無任何病史,也無抽菸酗酒等習慣,平時飲食排便也都十分正常。某日前往臺中醫院就醫的時候,經門診護理人員積極的告知有提供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故配合的留了糞便檢體。檢查...

腸胃癌早期很好治 連傷口都沒有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上圖: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康瑞文醫師 癌症連續32年蟬連十大死因之首,很重要的因素在於沒有早期發現。以發病人數最多的腸胃癌而言,早期發現的病灶可以從肛門或食道就將腫瘤移除,連傷口都沒有。根據成大醫院大腸直腸癌團隊的研究,能夠早期診斷的大腸癌,與正常...

青年罹腸癌 八成以腹痛為表現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上圖:台南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唐修治醫師 根據醫學臨床報告顯示,年紀越輕的癌症病患,其惡性腫瘤細胞分化得越快,也就是致命率越高。雖然大腸癌罹病人數的顛峰在60~70歲之間,然而,每年卻也有1500名大腸癌患者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且由於年輕人的大...

健檢查出瘜肉 拖三年變大腸癌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台中報導 發現大腸瘜肉,絕對不能姑息。47歲男子3年前在健檢診所進行無痛腸胃鏡時,被檢查出有瘜肉,卻因工作耽擱沒有進一步切除,最近因藝人豬哥亮大腸癌過世,擔心當年未切除的大腸瘜肉是否已演變成大腸癌,而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瘜肉已長成2公分,確診為一期大腸癌。經切除...

大腸癌新利器 3D腹腔鏡一目瞭然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嘉義報導 上圖:嘉義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林怡成醫師 大腸直腸癌是近年來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最高、案例增加最快的癌症。大腸直腸癌發生原因除了與遺傳、基因有關,更受到環境因素影響,包括接觸致癌因素、不良飲食習慣。在2014年更成為台灣男性第一,女性第二的癌症。...

心臟放支架 腸道也可以放支架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上圖:台北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賴正大醫師 心臟血管阻塞常利用心臟支架將受阻塞的冠狀動脈撐開,幫助血液回流心臟;一旦腸道阻塞,一樣也可以運用放置支架的方式,將腸道撐開,讓排洩物能順利排出。 台北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賴正大表示,大腸雖然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