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從發燒淺談兒童常見上呼吸道疾病

2016-03-23 14:45:05

從發燒淺談兒童常見上呼吸道疾病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身體生病在所難免。在生病的過程中,所要面臨的症狀裡,最讓家長頭痛的問題大概首推發燒。縱使在醫學逐漸進步的現今社會裡,不少民眾仍對「發燒會燒壞腦袋」的傳統說法深信不疑。義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宋玉蘭表示,事實上,目前已有免疫相關研究報告顯示,適度發燒能提升免疫力;而退燒藥的使用反而可能因為壓抑免疫反應,而導致病毒清除速度較慢。因此,除非病人心肺功能異常,病人本身為先天性代謝異常或熱性痙攣患者、或患有腦部感染等,否則在ㄧ般情形下,病人在發燒時體溫調節中樞會自動調節體溫,低於 度的發燒,不會對病人腦部直接造成傷害。

 宋玉蘭表示,呼吸道感染為最常引起發燒的原因之一,也是急診部病人就醫的常見原因。國外有統計報告顯示,小朋友因為呼吸道感染而至兒科就醫人數,約佔兒科急診就醫人數10 %,佔所有兒科入院治療人數的20 %。呼吸道感染之重要性由此可見一般。

 宋玉蘭指出,呼吸道感染可分為上、下呼吸道感染,其中又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即一般民?泛稱之感冒。上呼吸道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鼻子、咽部、喉嚨等。一旦該部位受到病原體感染(不管是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等),即稱為上呼吸道感染。在大多數情況下,上呼吸道感染以一般感冒或輕度流行感冒為主,病情短暫且輕微,但偶爾會有病人出現嚴重感染且有併發症,包括肺炎甚至腦炎。通常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之病原體以病毒為主,病人被感染後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較輕微而常見的是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痛;亦可以產生較嚴重的全身症狀,如倦怠、全身酸痛、頭痛或發燒等。

以下就幾種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稍作介紹:

普通感冒為鼻、咽、喉嚨及鼻竇等部位,受到感染後,所引發的炎症反應。病原體以病毒類為主,鼻病毒最常見,另外,尚有呼吸融合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腸道病毒等。

病人可經由呼吸道吸入病原體顆粒造成感染,或經由接觸被病原體污染之表面或感染的病患而被傳染。

病人在發病早期可能出現打噴嚏,流鼻水,輕微喉嚨乾癢症狀,隨後症狀逐漸加劇,接著出現鼻塞、流出化膿性鼻涕、喉嚨痛、咳嗽等症狀。通常在發病後二至三天症狀最嚴重。部份病人會出現體溫偏高或輕度發燒、全身倦怠及頭痛等症狀,但程度上相較於流行性感冒,仍算是輕微許多。

對於不幸獲得感冒的病人,只能給予狀治療,通常於一週內,病人會自行痊癒,少數病患症狀會延續至第二週。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指鼻、咽、喉嚨及鼻竇之上呼吸道黏膜,受到特定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 感染後,所引發的炎症反應。基本上,流行性感冒與普通感冒症狀相似,但程度上較為嚴重,病患會出現發高燒、全身痠痛及疲倦等。

流行性感冒病毒可區分為A、B、C三型,感染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後所產生的症狀,其嚴重度凌駕於其他二型,並且因該型流行感冒病毒可以不斷產生大變異,故亦常會造成大規模流行。流行性感冒病毒可籍由病患咳嗽、打噴嚏時散播,如果周圍的人吸入含有少量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空氣,就可能被感染。

流行性感冒,以學齡兒童最常見。在發病時,病人即可能出現明顯的全身性症狀,包括發高燒、發冷、寒顫、倦怠、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嗜睡、頭痛以及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現象,症狀一般持續一至三天。孩童此時可能已出現高燒達攝氏39-40度。如果沒有使用任何方法降低體溫,體溫一般不會自行下降到正常範圍。發燒通常持續三至五天,亦有可能延長至七天。接著病人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包括: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喉嚨痛、聲音沙啞及咳嗽等。這些症狀,大多在二至五天之後,會出現緩解情形。咳嗽及倦怠,則通常會在一、兩週內痊癒。

 宋玉蘭表示,在患病早期,可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對於一般免疫力正常病人,其實只需要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加上適度休息,多可自行康復。但如果沒有給予適當的處理,病人有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例如:細菌性支氣管炎、中耳炎、鼻竇炎、肺炎、腦炎以及心包膜炎,甚至死亡。對於患有流行感冒的病患,最常見死因是續發性細菌感染,特別是肺炎。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病人如果發燒持續超過一週,或是燒退了又復發,就有可能不是單純的流行性感冒,此時病人務必儘速再到醫院求診。若病患本身為慢性疾病患者,例如:罹患糖尿病、心肺疾病、肝硬化、尿毒症,或免疫功能不全的病患,都屬高併發症危險群,應格外留神。

鼻咽炎

鼻咽炎是指在鼻腔及咽部因感染,所引發的炎症反應,病原體以病毒最常見。

患有鼻咽炎病人,會感覺喉嚨乾燥,或是異物梗塞感覺,甚至吞嚥困難;少數病人會產生鼻塞、流鼻涕等症狀。大部分病患會出現發燒或全身倦怠等症狀。病患有時會因為喉嚨痛而無法飲食,進而導致全身虛弱。

對於患有鼻咽炎病人,一般而言,只需給予症狀治療藥物以緩解症狀便可。

急性咽扁桃腺炎

咽部感染後,部份病人會同時感染到扁桃腺,而引起扁桃腺炎。一旦病人有合併咽部及扁桃腺感染時,即稱為咽扁桃腺炎。此為上吸道感染中,一個常見的感染組合。由於咽炎及扁桃腺炎感染部位相當接近,而且症狀相當雷同,故在鑑別診斷上難以區分,而常被合併診斷。

在身體健康正常情況下,口腔內即有細菌存在。當身體過度勞累或生病時,抵抗力較弱,細菌大量繁殖,便可能引發炎症反應,當然,感染也可能是因病毒所引起的。事實上,不管病人屬於何種年齡群,咽炎及扁桃腺炎最常見病原體其實為病毒,尤其是腸病毒、腺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另外,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也有可能引起同樣疾病,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鼻病毒等。部份病人會因細菌感染引起咽扁桃腺炎,最常見細菌病原體為A群鏈球菌。偶爾會有一些其他的細菌性感染,例如:肺炎黴漿菌、肺炎披衣菌、淋病雙球菌等,但這些都屬於少數。

扁桃腺是咽部的淋巴組織,故若受到病原體感染時,會引發強烈的炎症反應。當扁桃腺發炎時,病人常有劇烈的喉嚨痛,並感覺喉嚨有異物感,或在吞嚥時會感覺刺痛。有時候,扁桃腺甚至會出現化膿情形,咽部症狀會更為嚴重。另外,患者常會伴隨發燒及全身不適等症狀。

病人若因病毒感染而產生咽扁桃腺炎,並不需要任何特殊藥物治療。對於該類病人,只需要給予適當症狀治療藥物即可。

然而,由於感染A群鏈球菌後,病人常會產生中耳炎、鼻竇炎、扁桃腺周遭膿瘍、後咽部膿瘍等化膿性疾病;或一些非化膿性後遺症,包括:風濕性心臟病及急性腎絲球腎炎等疾病。因此,對於感染A群鏈球菌病人,必須給予有效抗生素治療,一方面既可縮短病程;另一方面,亦可減少疾病的傳播及減少後遺症的產生。再者,如果能在發病九天內,給予正確抗生素治療,更能有效預防風濕性心臟病之發生。由此可見,病人一旦出現咽扁桃腺炎時,必須區分是否因感染A群鏈球菌而致病。

通常,病人因感染A群鏈球菌而產生咽扁桃腺炎,除了會出現突發性喉嚨痛、發燒、頭痛及吞嚥時疼痛外,亦可合併腹痛、噁心、嘔吐等,但病人不會出現咳嗽、流鼻水等情形。部份病人會出現化膿性扁桃腺腫、類似腥紅熱的紅疹及前側頸部淋巴結腫大併壓痛情形。對於非A群鏈球菌感染引起之咽扁桃腺炎,病人大多會合併病毒性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並併有咳嗽,流鼻水,結膜炎及腹瀉等症狀。P31

除了以臨床症狀來區分病人是否因感染A群鏈球菌導致咽扁桃腺炎外,對於此類病人亦可同時進行相關檢驗項目,包括:A群鏈球菌抗原快速檢定及喉嚨細菌培養。雖然有報告顯示,A群鏈球菌抗原快速檢定方法在使用於孩童時,敏感度差異性很大,但使用此方法的好處,可以及早診斷出病人是否受到A群鏈球菌感染。一旦反應為陽性,可以讓病人及早治療,既可減少減少疾病傳播之危險,亦可使病患儘早回到學校,並減少併發症之產生。對於檢驗為陰性之病人,可等待其喉嚨培養結果為陽性時,再給予抗生素之使用,從而減少不必要之抗生素處方。對於感染A群鏈球菌之病人,青黴素依然是抗生素中之首選。

喉氣管支氣管炎

當病人受感染且感染沿著喉頭一直往下,侵犯氣管甚至支氣管,引發氣管或支氣管壁產生炎症反應時,即為喉氣管支氣管炎,又稱為哮吼。

喉氣管支氣管炎好發於六個月至六歲兒童,以二歲以下最為常見。一般而言,此疾病發生率約1.5 %至6 %,其中男童發生率約為女童的 至 倍;住院率則為 %至 %不等,各國報告差異性相當大。

喉氣管支氣管炎之發生具有季節性,好發於深秋初冬。病原體以病毒為主,最常見病原體為副流行感冒病毒第一及三型,其他病毒也有參與一定的角色,例如:呼吸融合病毒好發於五歲以下的病童,流行感冒病毒及肺炎披衣菌則好發於五至六歲的兒童。

病人因感染出現喉氣管支氣管炎時,聲音會沙啞,吸氣時會出現喘鳴聲,咳嗽時會有像小狗在叫一般的咳嗽聲。在夜間時,症狀會更為劇烈。症狀的嚴重度,與喉部及氣管因感染而產生的黏膜發炎和水腫程度有關。一般而言,從病人的臨床表徵即可作出相關診斷,亦可以利用X 光上顯示之聲門下區出現尖塔狀來作輔助診斷。

基本上,喉氣管支氣管炎是一種會自行痊癒的疾病。所使用的治療,目的只為緩解病人因呼吸道阻塞所產生的症狀。對於該類病人,傳統治療包括:給予濕潤的空氣,使用腎上腺素作呼吸治療或和使用全身性類固醇治療。不過,目前已有研究報告顯示,濕潤空氣沒有明顯療效,但以腎上腺素作呼吸治療或和適度使用類固醇卻有顯註效果。尤其類固醇的給予,能有效較少腎上腺素的使用及縮短急診和住院治療的時間。

會厭炎

會厭炎指的是會厭軟骨及其相鄰結構,因感染而產生呼吸道阻塞症狀。病人症狀會迅速進展,甚至會進而危及生命。在使用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疫苗前,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最常引起的侵犯性疾病為腦膜炎,其次即為會厭炎。在當時,會厭炎大多是因由於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感染所引起。自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疫苗大量使用後,因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引發的會厭炎大量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鏈球菌、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感染。

由於會厭炎病情進展相當迅速,在診斷上必須保持高度警覺性。會厭炎的病人會在感染後出現發高燒、躁動不安、喉嚨痛、吞嚥疼痛、流口水、吸氣時會有喘鳴聲、或是聲音粗啞。另外,病人亦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形,因此,病人身體會向前傾,以雙手支身體撐並且頸部後仰,以利呼吸。P32

要確定診斷會厭炎,需要透過喉鏡中,看見紅色腫脹的會厭軟骨。另外,亦可透過血液培養,或側頸部軟組織X光作診斷。於X光上,可見所謂「拇指印」,即腫脹的會厭軟骨。

鑑別診斷需包括:異物吸入或吞食、過敏反應、喉氣管支氣管或後咽部感染等。部份病人會因感染而產生併發症,包括:持續進行感染至深頸部,甚至呼吸衰竭及死亡。因此,在治療上,建議自一開始時即使用能對抗可產生B-Lactamase病原體的廣效性靜脈注射抗生素。對於此類病人,保持呼吸道暢通為首要任務。因此,要小心執行與避免任何過多且不必要而可能會刺激病人的動作。

咽部周遭及後咽部感染

在孩童,咽周遭及後咽部感染大多因咽扁桃腺、牙齒或附近的深頸部空間感染後引起的併發症有關。

後咽部感染,最常見成因為醫療相關感染,部份跟外傷有關,另外也有部份病人是自發性產生。因醫療導致後咽部感染,常見於六歲以下孩童,尤其以三歲為主。外傷引起的相關感染,可能併發於偶然的外傷、異物吸入或其他一些醫療程序。

上呼吸道感染引發的炎症程度差異性頗大,可以是單純蜂窩組織炎,也有可能會形成膿瘍。病人常有嗜氧菌和厭氧菌的混合感染,最常見病原體為A群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類細菌屬、細梭菌屬、嗜血桿菌及克雷白氐菌等。

咽周遭及後咽部感染的病人常會出現發燒、頸部腫脹、疼痛、甚至斜頸。病人會因為吞嚥困難而食慾下降或出現流口水現象。另外,亦可見頸部淋巴結腫大及張口困難,但呼吸窘迫症狀並不明顯。此疾病的鑑別診斷需包括:會厭炎、喉氣管支氣管炎和腦膜炎。可利用影像檢查來顯示感染部位,包括:外側頸部軟組織X 光、頸部電腦斷層掃描及頸部超音波檢查。

有關治療方面,傳統治療以外科為主,但近年來已有研究報告顯示,早期單獨使用適當抗生素治療,亦能成功治療病患感染。故此,外科治療應保留於內科療法失敗的病人,或持續性有大範圍膿瘍的病人。

深頸部感染雖然很少有併發症,但併發症仍有可能發生,包括吸入性肺炎及復發性膿瘍等,都必須特別注意。

 宋玉蘭強調,其實,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促進免疫力,多休息才是讓疾病康復的不二法門。儘管沒有使用任何藥物治療,病人絕大多數會自然痊癒,藥物使用多以緩解症狀為主。唯需注意的是原本即有慢性肺部疾患之病人,例如:氣喘病患,一旦出現呼吸困難現象時應及早就醫。對於有熱性痙攣病史之病患,也應特別注意體溫的變化。平常多注意飲食均衡,多運動,多喝水,不熬夜,生活有規律,勤洗手,多注意個人衛生,才是預防疾病的根本之道。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秋冬常見傳染疾病(預防與治療)

秋冬常見傳染疾病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秋冬之際經常是各種流行性疾病好發的時候,這其中尤以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特別常見。除了一般最常見的感冒外,其他如咽喉炎、中耳炎、細支氣管炎、肺炎、哮吼等皆很常發生;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邱南昌醫師表示,導致的病原體以各種病毒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