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別吵了,這樣的血壓才標準!

2017-06-18 15:14:51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近來對於血壓高低標準一直莫衷一是,有醫師認為根據個人體質而定,也有醫師引經據典的找國外的研究報告證明;為了解台灣老年人理想的血壓標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與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唐德成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台北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研究分析,追蹤128,765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理想血壓為收縮壓介於110至139毫米汞柱,舒張壓介於40至79毫米汞柱。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會增加7-25%的死亡風險及10-33%的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收縮壓如果低於110毫米汞柱亦會增加12%的死亡風險。

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依據歷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高血壓性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8名,排名居高不下。定期量血壓、定時服用高血壓藥物、減少鹽分攝取可以及早預防及控制高血壓,以降低高血壓產生的中風、心臟病、及洗腎等相關併發症。然而在老年人,過高或過低的血壓均會增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永泰指出,高血壓在臨床上是老年人常見疾病,血壓控制不良會導致腎功能受損及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目前國際研究顯示理想的血壓標準在不同族群病患上有所差異。而該研究是第一個針對台灣老年人理想血壓標準的大規模觀察性研究,過高或過低的血壓均會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風險。

陳永泰提醒,高血壓的控制標準會因為不同族群、不同共病症而有所差異。高血壓病患應諮詢醫師,定時服用藥物,每日定期量血壓、飲食減鹽、減重、戒菸、規律運動及節制飲酒,以減少高血壓的威脅。

該研究亦發表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美國醫師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延伸閱讀

全球最新研究/控制三高可降低逾五成心臟病風險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張炳勛醫師表示,血壓為三高中最具影響力的危險因子。研究顯示,將收縮壓控制在120 mmHg 以下,對降低心臟病與整體死亡率具明顯效果,建議各年齡層皆應落實血壓管理/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50歲的張先生,父母皆有高血壓病史,30歲時在健康檢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