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名醫會客室/惱人的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有救了!

2023-12-08 17:34:38

文/林口長庚耳鼻喉部鼻科主任傅嘉祥(長庚醫訊授權刊載)

「醫師,我一直因流鼻水在吃藥,其他醫師都說我有鼻竇炎,怎麼都不會好?」

「我好像有長鼻息肉,聽說開刀也沒用,會一直再長,真的嗎?」

 

門診裡,常聽到這樣的問題。慢性鼻竇炎台灣有 15~20%的高盛行率,也就是說,有超過 400 萬的台灣人,為這個疾病所苦。病人可能有流膿鼻涕、鼻涕倒流、鼻塞、嗅覺下降、頭痛或面部疼痛;孩童可能有夜間咳嗽、睡眠不安穩、反覆中耳炎、長期張口呼吸引起齒列紊亂或臉型改變等症狀。經過醫師評估後,若使用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時,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目前手術治療的主流為經鼻功能性鼻竇內視鏡,輔以微創的動力旋轉刀進行手術。早期的面部或掀唇入路為破壞較大的術式,現今絕大多數已不採用。醫師將依個案情況進行各項術前檢查,如鼻竇斷層掃描、嗅覺檢查、過敏檢查等。若情況合適或較複雜,可加上導航系統進行立體定位手術 ,就像開車時使用的地圖及導航,讓手術更精確,能夠將病灶清除更乾淨、有效降低復發率、也降低併發症。

 

術後的照顧及維持相當重要,更關係著當次手術的成效。除了初期回診讓醫師進行鼻腔鼻竇的清創之外,待情況允許後,每日定期鼻部沖洗 ( 俗稱洗鼻子 )是個重要的關鍵;維持好的鼻部清潔度,除了讓病人本身較舒適之外,也能讓傷口及功能加速恢復,術後的檢查視野也能看得更清楚。鼻竇自我清潔的功能恢復時間平均需 3 個月,所以這段期間的鼻部清潔,對於手術成果具有關鍵影響。

 

此外,術後的定期回診追蹤,讓醫師了解病人恢復的情況,若有狀況則及時處理,包括術後的清創、藥物的使用( 依病人情況選用口服抗生素、類固醇或新的生物製劑等 )、正確的衛教,讓手術的成果得以維持。所以,對於慢性鼻竇炎或合併鼻息肉,在手術過後,常常才是治療這個疾病的開始!

 

近年來,對於此疾病的認識逐漸增加,由過去的表現型改為以基因型分類後,對於治療的預後掌握度有所提升,使得從前對於此複雜的呼吸道疾病之面向有更多的認識。若能下定決心接受仔細的評估及治療,並與醫師充分配合,不但能提升病人治療的滿意度,也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支出,創造雙贏的局面。

 

作者介紹

現職

林口長庚耳鼻喉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

 

專長

鼻內視鏡手術

鼻炎及鼻竇炎治療

 

延伸閱讀

每天睡足八小時還是打瞌睡 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

好醫師新聞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胸腔內科汪政德醫師。 五十多歲林先生,因為糖尿病併發症住院,住院後發現他夜間會打呼,且有血氧較低之情況。經過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汪政德醫師詳細的病史詢問後,發現他白天從事運輸工作時,即使前一天晚上有睡滿八小時,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