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花蓮慈院葉惠玲專科護理師在光復糖廠醫療站將醫師開立的藥物裝進無人機搭載的運送箱/蓮慈濟醫院提供
花蓮縣馬太鞍堰塞湖溢流嚴重影響光復鄉,並造成多處交通中斷,花蓮慈濟醫院9月24日完成場勘及臨時醫療站後,9月25日到10月5日進駐光復鄉,連續十天設置24小時醫療站,25、26日兩天,共診治了約450位鄉親及救災志工。並在25日下午4點,由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花蓮縣衛生局、極現科技公司與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共同完成首例臺灣災害現場實際應用「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創舉。
花蓮慈院醫事室副主任張菁育表示,25日上午7點,花蓮慈院醫療隊由院長室資深顧問許文林醫師帶隊出發進駐光復鄉,實際進入災區發現,除了需要醫療及救災資源,當地的交通也還在復原重建中,中午過後,接獲了太巴塱部落對外交通受限,但部落收容所的民眾有醫療需求的訊息,於是在衛福部團隊的召集下,結合花蓮慈院醫療隊、花蓮縣衛生局與極現科技,啟動了首次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任務。
任務從視訊醫療開始,醫療端由駐診在光復糖廠醫療站的花蓮慈院感染科主任黃妙慧醫師負責,張菁育副主任與慈濟東區人醫會總幹事林永森進行行政與通訊協助,加上位於太巴塱部落的李淑惠專科護理師,成功診治一位72歲接受過脊椎及右手骨折手術的女士;以及一位41歲痛風急性期發作的男士,解決他們這幾天疼痛、失眠與身心壓力的問題。
診療結束後,就是見證天外奇蹟的時刻,透過第一時間進駐花蓮縣的衛福部無人機團隊,在任務執行前,就先獲得地方指揮官與民航局的核准,並配合多項技術限制,將醫療隊開立鄉親急需的藥物,裝進無人機搭載的運送箱,25日下午4點左右起飛,僅用時約3分鐘,就突破交通中斷的限制,精準將藥物送達太巴塱國小,並由位於光復糖廠醫療站的葉惠玲專科護理師,與位於太巴塱部落的李淑惠專科護理師進行確認後,成功將藥物交到鄉親手中,完成臺灣醫療史上的創舉。
花東地區地形狹長臨海多山,不論是鄉親就醫還是醫療隊往診,交通都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之一。花蓮慈院副院長陳星助表示,其實在2018年在慈濟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的帶領下,花蓮慈院開始承接「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護示範場域計畫」時,就曾經規劃要納入無人機輔助醫療計畫,但受限當時相關法規及飛航航線等問題而無法落實;2024年整合各項資源後,在林欣榮院長的支持下,參加了總統盃黑客松競賽,並獲得前五名,得到總統及衛生福利部的政策支持計畫執行。
無人機計畫後續在秀林鄉、玉里鎮及豐濱鄉三地陸續完成試飛,這次面對天災帶來的影響,無人機團隊也直接進駐花蓮,才能順利完成視訊醫療結合無人機送藥的超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