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失智症是否找上門?AI可以早知道

2025-10-27 19:27:29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八向表面投影影像,藉由多角度分析可突顯異常血流分布區域,輔助醫師精準判讀/亞東醫院提供

 

高齡化社會到來,失智症悄悄奪走的不只是回憶,更是生活的自主與安全感。當銀髮浪潮來襲,失智症不再是少數人的疾病,如何以科技強化早期防治,成為醫界與社會共同面臨的課題。

 

亞東醫院與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國原院)於今(2025)年正式啟動「阿茲海默症核醫影像AI分析及篩檢研究合作計畫」,結合臨床照護經驗、核醫功能影像技術與人工智慧分析,打造跨域整合的創新醫療模式,為失智症早期診斷與治療開啟全新篇章。亞東醫院副院長張至宏指出,若能在早期掌握腦部異常訊號,便能延緩退化,讓病人與家屬保有更多珍貴的安心時光。

 

醫療結合科技 跨界共創智慧新醫療

醫學研究部主任吳彥雯醫師是此次合作的重要推手,憑藉臨床醫師與核醫影像研究的跨領域專業,有效將創新科技轉化為臨床應用。吳彥雯主任說明,亞東醫院將參與疾病資料庫建立與判讀建議,並結合國原院建置的台灣族群的腦影像基準資料庫(Norm Database)進行AI模型訓練,預期對失智症早期診斷帶來深遠貢獻。未來醫院將持續分析臨床數據,進行AI再訓練與性能驗證,確保輔助判讀更穩定精準,提升病人與醫療系統效益。

 

國原院研發AI影像分析技術 提升早期診斷準確度

國原院近年積極投入智慧醫療領域研發,成功開發腦血流影像異常分析軟體「ECDaim」,可運用於核醫腦部影像判讀,協助臨床醫師偵測腦部退化性疾病。該軟體以院內自建的腦功能常模資料庫為基礎,透過相對腦血流分析與比對,自動突顯細微的異常區域,顯著提升影像解讀的效率與準確度。

 

AI判讀提升準確性 讓醫師「更早看見變化」

核醫科功能性分子影像能反映失智症病程早期的細微生理變化,是這套智慧判讀系統的核心。隨著全球阿茲海默症抗體藥物(如樂意保 Lecanemab 與 Donanemab 欣智樂)取得重大進展,早期確診的需求顯著增加。針對類澱粉蛋白沉積及神經纖維糾結的分子影像正子檢查,因而受到更大重視。

 

科技守護記憶 讓智慧醫療不只是科技

亞東醫院人工智慧中心主任、同時也是神經外科林哲光醫師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效能,並建立AI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持續學習與再訓練機制,讓人工智慧能隨臨床需求同步進化,為醫師提供更可靠的輔助判讀依據。

 

亞東醫院張至宏副院長補充,失智症若能早期診斷與介入,不僅可延緩退化、降低照護成本,也能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此次與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的合作,不僅展現AI技術臨床應用的潛力,也標誌著AI落地醫療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