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急性腎衰竭

2016-03-22 21:02:05

急性腎衰竭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急性腎衰竭意指數小時至數天內內腎功能急遽下降,產生尿液減少、血尿、水腫、呼吸窘迫、噁心及意識昏迷甚至癲癇等症狀。常見的原因有敗血症、消化道出血、心臟衰竭、藥物副作用泌尿道阻塞。好發於住院病人、安養機構病人、失智老年人及具有慢性病的病人身上( 例如糖尿病、心臟病及肝臟病等)。
 埔里基督教醫院腎臟科沈佳鴻醫師表示,急性腎衰竭出現時,因為常有潛在疾病且病程進展快,故死亡率極高,所以常需住院接受密切治療與觀察。治療方法除了需要積極尋找誘發急性腎衰竭的病因並積極治療,例如積極治療敗血症及消化道出血,予以輸血與治療外;對於急性腎衰竭的併發症,如寡尿導致體液堆積給予限制水分併適度利尿劑治療、電解質不平衡予以矯正、血液酸鹼度不平衡予以治療、尿毒堆積予以限制病人蛋白質攝取、尿毒症出血傾向予以治療;呼吸窘迫予以呼吸治療。
 急性腎衰竭的腎功能通常在治療過後是可以恢復的。在腎臟功能漸漸回復的期間若是治療仍然無法避免危及生命的腎衰竭併發症出現時,如肺部積水致呼吸窘迫、嚴重高血鉀與酸血症及意識昏迷時,便要予以血液替代療法,如暫時性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療。急性腎衰竭病程通常為期一至兩星期。恢復後常留有某些程度腎臟損傷後遺症,出院後仍須門診定期追蹤。

                                       本文為善意之衛教提醒,若有侵犯版權請來信告知

延伸閱讀

防範糖尿病腎病變  飲食+藥物控制是首要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成大醫院腎臟科林威任醫師。 56歲的楊先生患有糖尿病超過十年,長期以口服藥控制,於診所定期追蹤。最近出現尿液中泡泡增多及雙腳水腫情況,轉至成大醫院腎臟科就醫,經檢驗後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合併慢性腎臟病第四期,藉由飲食調整、藥物治療及衛教,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