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糖尿病患如何區分型別及治療方式?

2016-08-04 08:24:06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糖尿病是許多慢性疾病的首惡,因糖尿病而引發的疾病相當多,糖尿病患平時如何健康管理,是遠離併發其他病症的重要工作。衛福部新營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江聖書醫師表示,常見的糖尿病患者可分為第一型與第二型,分別主要依據胰臟beta細胞分泌胰島素之功能。臨床醫師會依據病人糖尿病發病時的臨床表現,實驗室診斷,以及對於降血糖藥物的反應做鑑別診斷。

江聖書醫師表示,根據2015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出版之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第一型糖尿病發病年齡大多小於30歲,症狀十分明顯甚至可能合併酮酸中毒,外觀上大多體型較瘦,抽血驗血清 C-peptide濃度低或甚至偵測不到,升糖素刺激試驗血清 C-peptide濃度低或偵測不到,且通常體內多有自體抗體的存在 (ICA, Anti-GAD65, ICA512);治療時必須仰賴胰島素,口服降血糖藥效果不佳。

第二型糖尿病大多臨床上無明顯症狀,診斷時大多年紀大於40歲,病人外觀多半較為肥胖,家族史有糖尿病,整體來說發病時間並不特別急性也沒有明顯的發病時間點。較少病人體內合併有自體抗體 (ICA, Anti-GAD65, ICA512)的存在。診斷初期對口服降血糖藥物反應良好。

江醫師指出,單看血糖值或者單看發病年齡並無法直接鑑別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仍須依賴臨床表現搭配實驗室診斷,由臨床醫師診斷為主。

糖尿病的成因為何

第二型糖尿病成因相當複雜,並非單一因素造成,基因遺傳與外在環境皆扮演重要角色。最核心的病生理缺陷是胰島素分泌的缺乏再加上胰島素的阻抗。

已經有糖尿病的人, 如何自我保健

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包括營養,運動,藥物和衛教。建議應規則至就近之醫療院所定期追蹤,與醫師、營養師、或衛教師配合,一起做好血糖管控與併發症之篩檢管理。另外,自我飲食修正、生活型態的調整、與適度運動習慣的養成也是相當重要。

 

延伸閱讀

日喝2000cc.涼白開 結石不會找上你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雖然全台都陷入梅雨型天氣,但是在大雨間歇時,仍是酷熱逼人。在這種天氣之下,水分容易蒸發,造成泌尿系統結石。根據統計,台灣地區結石的盛行率大約在10%左右,其中男女比例為3:1。台南新樓醫院泌尿科謝峽浪醫師指出,只要每天喝足2000cc.水分,就能大幅減少尿道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