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亦修.兒童復健醫學會副秘書長、部定助理教授、高雄榮總復健專科醫師
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小朋友也是。
故事繪本是兒童與父母共同成長的重要媒介。
但是在復健臨床上,我們發現:台灣育兒家庭中,有的沒繪本!有的僅有”手機教養”!! 有繪本的父母,想說幼兒自己看就好!!!認真一點父母的會讀給幼兒看,但您知道光讀,可能還不夠~!!!!
親子共讀好處多多,可增加iQ
親子共讀可以讓兒童先藉由有趣可愛的圖像及文字來認識生活中的人事物,奠定認知及語言發展基礎,可以發展語言理解、培養表達能力、增加閱讀的興趣。
「共讀」重點是「陪伴」,就是有家長和小朋友一起讀,而非讓小朋友自己看。
研究顯示,比起讓小朋友自己看書,家長帶著小朋友共讀更能增加智商!
(圖一、親子共讀 攝影:劉亦修醫師 )
親子共讀有方法
1.幼兒尚無法認字:家長可以著重圖像的觀察、描述,家長口說故事內容,漸漸增進幼兒理解故事繪本。
2.已有故事概念及開始注意文字幼兒:家長可以「手指著字讀(指讀)」,可以幫助幼兒認字,慢慢累積字彙量,幫助幼兒儲備自主閱讀能力。
研究顯示,若沒有「指讀」幼兒注意力多集中在圖像上,當家長「指讀」可以將幼兒注意力轉到文字上;所以,當幼兒開始注意故事內容時,可以考慮「指讀」。有的繪本會有單獨幾個字特別大或常重複,也可以此時選擇性「指讀」文字。
3.「指讀+文字討論」:指讀時合併字體形、音、義解釋,可以增加幼兒對文字興趣,可以提升識字能力。
研究顯示,共讀繪本時,若沒有指讀,幼兒僅有2%的注意力會注意到文字。「指讀」會提升幼兒注意文字;若再加上文字的形、音、義的解釋,可以更提升幼兒的文字注意,在識字的成功率有較高。研究也指出,同文字出現的頻率高會幫助學習,筆劃多的中文字僅影響大腦反應時間,對識字的正確性影響不大。
繪本選擇
台灣出版界蓬勃,世界級大師及各國大小繪本幾乎都有。翻翻書、點讀筆、立體書、故事繪本琳瑯滿目。爸媽可以先參考一般社群推薦的書給小朋友讀。幼兒有興趣就好。
點讀筆或有聲書的配音相當豐富,故事說的抑揚頓挫加上有趣的音效,的確會讓人聽的哈哈大笑。有的點讀筆一點,可以認識很多人、事、物。點讀筆可以輔助學習,但無法取代親子共讀。因為互動性唯有親子共讀做得到;而且爸媽可以隨時注意幼兒目光關注在繪本何處,就可以給予相關的引導及述說。這是點讀筆無法做到的。
注意力短,也是要閱讀
小朋友注意力短,不一定要整本看完。他有興趣的地方,帶他認識。在環境安靜或有輕柔音樂環境下,家長用繪本中的圖文閱讀,漸漸就會有機會看完一本書。有的幼兒喜歡同一本,一看再看,其實他每次注意的地方都不太一樣,當看多次後,可以開始讓幼兒指認圖文甚至口語表達這一頁的內容。親子共讀不一定是家長單獨唸誦,可以有互動、帶進問題、鼓勵幼兒表達。
有的幼兒喜歡公主,可以考慮公主相關的繪本。有的喜歡恐龍,也可以先挑幾本恐龍主題的繪本。這樣可以增加閱讀動機。當基本閱讀有進行,再慢慢延伸其他閱讀主題。
用「親子共讀」來促進兒童發展! 不要給小朋友智慧型手機!
發展遲緩的原因通常都是同時存在數個危險因子:其他疾病、缺乏家人陪伴、問題家庭、營養差、男性等。在家中,家人要積極陪小孩玩、唱歌、說話、互動及親子共讀。藉由親子共讀可以增加與幼兒的連結交集,有機會減少語言發展遲緩問題。
智慧型手機是爸媽偷懶的工具,可以讓小朋友很快安靜,但卻有很多傷害。容易對小朋友眼睛有藍光傷害、彎頭看手機導致頸椎未來傷害可能性、手機螢幕過快的視覺回饋可能會降低耐性及專注力、過久使用手機可能會剝奪社交及語言練習機會。所以,請家人在家不要給幼兒用手機。
(圖二、用陪伴取代手機 繪圖:劉亦修醫師)
親子共讀 對 大人的好處
親子共讀不僅對小朋友很好,對大人也很有益。繪本的圖很多是相當具有美感、怡人且充滿想像力的,可以滋潤大人心中的赤子之心,有的繪本故事內容逗趣、溫馨,與幼兒看完後,大人往往有被療癒之感。生活中大小事,不一定大人都有辦法全盤教導,在繪本的世界中,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現場。
孩子一旦學會識字、自主閱讀後,您想讓孩子坐在您腿上一同看繪本的機會已漸漸逝去。這會是令您懷念的親子共讀時光啊! 所以,不要懷疑,即刻啟動「親子閱讀」。
(圖三、 高雄市李科永紀念圖書館 兒童書區 攝影:劉亦修醫師 )
省錢讀繪本!
各地方的市立圖書館有相當多兒童繪本,甚至都有名家區及主題分組區,很適合借閱。幼兒園目前也有許多不錯的繪本可以讓小朋友帶回家與爸媽共讀。二手書店也可以幫您省錢。
部分市立圖書館目前也有「甲館借乙館還」服務,可以讓繁忙的爸媽還書更便利。
小孩無法親子共讀,怎麼辦?
有相當多原因會使幼兒無法共同閱讀,可能是感官的視力、聽力不好,或是注意力不佳等相關因素。若懷疑語言遲緩,這時也可以先對照兒童健康手冊的發展量表,甚至網路下載「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依照年紀先自行評估家中幼兒是否可能遲緩。若懷疑疾病相關,則須帶至醫院經由兒童復健科、兒童神經科等相關科別診治。
(圖四、想親子共讀的小朋友 繪圖:劉亦修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