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頸部腫如「鴕鳥蛋」 老翁氣管壓迫險致命

2025-08-12 09:59:27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老翁頸部腫瘤十分明顯/亞大附醫提供

68歲廖姓老翁今年初右側頸部出現一顆小腫塊,初期沒有任何不適,之後逐漸變大且合併紅腫熱痛,但他並未積極治療,直到腫塊變形有如「鴕鳥蛋」才連忙就醫,經切片檢查證實是「伯基特淋巴瘤」,腫瘤已經逼近氣管僅隔0.1公分有如「一線天」,還出現多種併發症,所幸經化療後腫塊逐漸消退,才撿回一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賴彥廷表示,患者很早就發現異常,但卻遲遲不願就醫,只靠自行服用止痛藥與偏方緩解,直到三個月後,腫塊已經大如鴕鳥蛋,外觀明顯變形、疼痛難耐,患者才連忙前往耳鼻喉科求診,經切片檢查後確診為「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這是一種罕見但極具侵略性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腫瘤生長速度非常快,若未即時治療,恐將危及生命。

 

賴彥廷指出,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淋巴腺,淋巴腺比較集中的位置,包括頭頸部、腋下、鼠蹊部、縱膈腔及腹腔等部位,當這些區域有感染源侵入時,該區的淋巴腺就會跟著腫大、發炎,若是淋巴細胞出現惡性轉變,則會轉變成惡性淋巴瘤,也就是俗稱的淋巴癌。

 

該患者經進一步斷層掃描檢查發現,腫瘤與氣管僅僅相隔0.1公分,幾乎已經壓迫到呼吸道,若是再晚一步,患者可能會因窒息而喪命,加上治療前,患者已經出現自發性的「腫瘤溶解症候群」,這常見於化療過程中腫瘤細胞大量死亡後,細胞內代謝廢物釋出至血液中,進而阻塞腎小管,造成高尿酸血症、高鉀血症,也大幅增加急性腎衰竭與需要洗腎的風險。

 

所幸血液腫瘤科團隊接手後,立即啟動治療計畫,安排住院進行第一次化學治療,同步給予靜脈補液、調整電解質及預防腎衰竭的支持性療法,雖然治療過程中病人出現白血球低下與胃潰瘍出血等併發症,所幸皆能即時發現與妥善處理。在第一階段療程後,患者頸部腫塊已完全消退,腎功能也恢復穩定,整體復原良好,目前已順利出院,後續將安排門診追蹤與繼續階段性治療。

 

賴彥廷提醒,淋巴瘤絕對不是並非不治之症,尤其是像伯基特淋巴瘤或是最常見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這類高侵襲性的淋巴癌,只要能越早發現、越快開始治療,控制效果就越好,甚至有機會達到完全緩解,因此若發現頸部、腋下、鼠蹊部等部位有不明腫塊、短時間變大或合併有疼痛或紅腫熱感,請勿輕忽拖延,務必及早就醫,爭取治療的黃金時間。

 

延伸閱讀

惡性腦瘤熱治療 腫瘤縮小患者生活自理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放射腫瘤科主任郭于誠醫師/中醫大新竹附醫供。 一位60歲腦瘤患者,兩年半前罹患惡性腦瘤,經腦部手術後診斷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腫瘤仍殘留3公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郭于誠主任安排術後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但僅讓該腫瘤不繼續長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