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慢性阻塞性肺病為全世界慢性疾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是歐美國家的第四大死因,在台灣也已躍升至第十一位,可見其嚴重性。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隨著全球吸菸人口的激增,預估慢性阻阻塞性肺病在未來數十年盛行率和死亡率還會持續上升,世界衛生組織甚至更推估於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將晉級為全球第三大死因。
鄭世隆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COPD)通常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更廣義地說,COPD是由長期抽菸或空氣污染等使得肺部產生「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所引起氣流阻塞的一種病況,這種氣流阻塞通常為緩慢進行性,也可能和氣喘、肺結核 …等各種呼吸道疾病同時存在。「慢性支氣管炎」為一臨床診斷用詞,指呼吸道分泌過多黏液,且連續兩年中,每年至少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有咳痰症狀,但此種慢性咳痰並非由其他因素或病況引起。「肺氣腫」為病理解剖用詞,是指末端細支氣管以下之氣道有不正常且永久性之擴大,合併肺泡壁破壞而造成空氣滯留在不正常擴大之氣囊內的現象。
鄭世隆說,慢性阻塞性肺病最明顯的表現為長期咳嗽有痰和呼吸困難。長期咳嗽有痰是許多病患最初的表現,此症狀常於清晨或冬天會較惡化,在急性惡化期或併發感染時,會咳膿痰、痰量會增加、偶爾痰中會帶血絲,呼吸困難也是緩慢逐漸地加重,終至影響日常生活活動。多數病患病史中,有一種或多種的危險因子,如長期抽菸,多數患者的抽菸史為每天二十枝(一包)香菸以上,至少二十年,大約在四、五十歲後逐漸出現咳嗽多痰症狀,呼吸困難現象則多在五、六十歲後出現;急性惡化期之特徵為咳嗽加劇,膿痰,哮鳴,呼吸急促加劇,有時伴有發燒現象。隨著病程進展,每次急性惡化期之間隔時間會愈來愈短。到了病程末期逐漸出現血液中氧氣過低與二氧化碳過多症。末期病人常出現過度使用呼吸輔助肌與腳水腫、頸靜脈擴張、右心室衰竭等肺心症之症狀。
而當患者具有長期抽菸或其它危險因子之病史,發生慢性咳嗽有痰或長期呼吸困難,肺功能檢查顯示有不可逆性的阻塞性換氣障礙,而胸部X光片並沒有肺結核或支氣管擴張的情形時,一般即可診斷患者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確定診斷需要靠肺容量計。正常人若不吸菸,自三十五歲後,用力呼氣一秒量每年減少約30毫升,而吸菸者減少的速度更快,甚至每年可減少約150毫升。
鄭世隆進一步指出,治療COPD首重戒菸,雖然戒菸對於肺功能的恢復並無助益,但是對肺功能惡化的速度可減緩到與不吸菸者相同。持續的抽菸只是讓肺部的情況更加速惡化。而在藥物的使用種類包括:
(1)支氣管擴張劑:
1. 副交感神經拮抗劑 (如Atrovent,Tiotropium ),可抑制支氣管收縮,使得氣道擴張,讓氣流較為順暢。
2. 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鬆弛支氣管平滑肌,使得氣道擴張,讓氣流較為順暢;並可增加黏膜下腺體黏液分泌,增強黏膜纖毛運送功能,使得清痰變得較為容易。
3. 茶鹼類(如 Aminophylline,Phyllocontine,Theolan,Uniphylline等), 改善呼吸肌肉功能,刺激呼吸中樞,改善心搏出量。
(2)抗發炎藥物:
類固醇藥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之角色,在目前的研究當中,愈來愈重要,有助於減緩發炎反應,亦可減少急性發作的次數。目前仍以吸入型的藥物為主。長期使用或許可以降低死亡率;另外,在急性發作時可以使用較高劑量以緩解急性惡化,可以在短時間使肺功能及控制病情很有幫忙。
(3)袪痰藥物: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以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常有多且粘稠之痰液,理論上,化痰藥物可使患者易於咳痰,而使得肺功能得到改善;其實最有效減少痰量之方法便是戒菸,減少接觸污染之空氣及避免感染。
(4)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的使用對於非細菌性引起之急性發作,並沒有預防或治療之效果,但對於細菌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發作,則有治療效果;一般而言,當患者有急性發作且痰量變多及變黃時,醫生一般會給予抗生素治療。常用之藥物大致上有效。但至於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來避免急性發作則是沒有用的。
(5)長期氧氣治療:
一般是使用低流量,經鼻管給予氧氣,流量每分鐘0.5至2公升,使用時病人動脈血氧分壓能維持於60-65毫米汞柱,或血氧飽和度於90%即可。
(6)肺部復健主要目的如下:
◎改善呼吸困難
◎預防及治療併發症
◎減少呼吸道感染並提高病患生活品質
當發現有上述的肺部症狀時,提醒您應尋求醫師的診斷及評估,才能投以正確的診斷及藥物控制,另外這些症狀也是一種警訊,提醒您戒菸,以及避免曝露在空氣污染、二手菸等有害物質的環境或是患者應有長期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抗戰的心理準備,而且需要規則用藥,在治療上會使用許多吸入型藥物,病患需要仔細學習,才能將病情穩定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