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慢性阻塞性肺病與其他疾病之分別

2016-03-22 20:41:14

慢性阻塞性肺病與其他疾病之分別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疆/台北報導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一種慢性、持續功能退化性疾病。有時會與肺氣腫或氣喘的病癥相似而造成誤診,患者應該立即戒煙,並設法維持原本既有的呼吸功能,避免或減緩病情惡化,以維護病人相當程度的生活品質。

  台中大里仁愛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洪崇文醫師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長期慢性且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致使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通常包含「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兩種疾病。病人常有喘或呼吸不順暢的現象,也常合併有咳嗽及痰多的情形,且易隨著年齡增長而病情日趨嚴重。   

 「慢性支氣管炎」為一臨床診斷用詞,乃指呼吸道分泌過多的黏液,導致連續兩年中每年至少有三個月以上的大部份時間有咳痰的症狀。雖然常有呼吸道分泌過量的黏液,但不一定有氣流阻塞的現象。而「肺氣腫」為一病理學用詞,是指末梢細支氣管以下之氣道有不正常且永久性的擴大,同時合併有肺泡壁破壞之現象。

  洪崇文醫師指出,這一類的肺部疾病患者,大概都有以下的特徵:

  1. 抽菸(包含二手菸):吸菸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約佔所有原因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而吸菸的人口中,約有百分之十五的人會演變成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因香菸中含許多種有害物質,不僅會抑制呼吸道的纖毛運動,更會造成慢性呼吸道發炎,致使痰液堆積而不易排出,更易導致感染發生。
  2. 空氣污染:會使黏性分泌物增加,造成慢性咳嗽,使痰不易咳出。
  3. 感染:特別以呼吸道感染較容易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
  4. 過敏:屬於氣喘及過敏體質者,其呼吸道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發痙攣,即造成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5. 職業暴露:長期暴露在矽、棉絮、煤及石化等工業污染的環境。
  6. 老化的肺臟:因功能退化所致。
  7. 遺傳:為抗胰蛋白酵素缺乏症。
  8. 其他: 男性,社經地位較低者…等。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區分與發病常見的症狀:

種類

慢性支氣管炎

肺氣腫

區分

支氣管內膜腫大、纖毛活動受損、氣道因慢性發炎導致黏液分泌物增多、咳嗽、容易合併肺部感染。

肺泡破裂融合形成大的氣囊、肺的彈性減低、吐氣困難、不易有效咳嗽。

症狀

唇色發紺,體重增加,常於清晨咳嗽有痰。以上症狀每年發作時間至少三個月,且連續兩年以上。症狀以咳痰較顯著。

唇色紅潤,體重減輕,呼氣時頸靜脈怒張,呼吸時使用呼吸輔助肌,扣診時過度反響音,呼氣延長。症狀以喘息較顯著。

而檢查的方法則包括:

  1. 身體理學檢查。
  2. 胸部X光片: 胸部X光檢查本身不是診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必要條件。然而胸部X光在鑑別診斷以及急性惡化時的處置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3. 肺功能檢查: 是診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判斷病情嚴重度、評估治療效果、監視疾病進展變化、與預估病患預後不可或缺的工具。
  4. 其他實驗室檢查: 血球計數、生化檢驗、動脈血液氧氣分析、痰液檢查等;在病情急性惡化時,這些檢查將有助於鑑別診斷和病情處置。

臨床常見症狀:

  1. 一般常見症狀:哮喘、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咳血、疲倦、意識不清、發燒、嚴重時心臟功能受損會產生腳水腫等。
  2. 嚴重缺氧症狀:頭痛、發紺、煩躁不安睡不著或昏睡等。

臨床常見併發症:

  1. 呼吸衰竭:嚴重時需插入氣管內管並使用呼吸器幫助呼吸。
  2. 肺心症:肺動脈高壓會引起右心室與心房擴大,最後導致右心衰竭。
  3. 營養不良:因呼吸困難而需消耗大量的能量,再加上長期食慾降低所致。
  4. 氣胸:肺泡破掉,空氣跑進肋膜腔所致。
  5. 易感染肺炎。
  6. 有部份病患會在睡眠中發生低血氧或是呼吸中止的狀況。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何治療:

  1. 戒菸:是防止肺功能繼續迅速惡化最重要的根本方法。
  2. 藥物治療:常使用的藥物有支氣管擴張劑、袪痰劑、類固醇、抗生素等。
    • 支氣管擴張劑:擴張支氣管,降低呼吸困難程度。
    • 袪痰劑:稀釋痰液,幫助痰液排出。
    • 類固醇:抗發炎,降低氣管腫脹,減少分泌物產生。
    • 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3. 氧氣治療:當病患的肺部已經不能從空氣中吸取足夠的氧氣而導致低血氧時,病患可依醫師的指示在家使用氧氣。氧氣是用來預防缺氧的合併症(如:頭暈,頭痛,神智不清,心律不整等),對病患有很大的幫助,也能改善病患的活動力。如果遵照醫師處方來使用(醫師處方是以每分鐘幾公升為單位),既安全也不會上癮。但若是自行過度使用氧氣,反而會造成二氧化碳堆積,導致呼吸抑制,帶來更大的害處,使病患呼吸更加困難與不適。所致。
  4. 呼吸運動訓練:
    • 呼吸訓練:
      --患者宜學會腹式呼吸與噘嘴呼吸(鼻子吸氣,嘴巴吐氣;吸氣與吐氣的時間比為1:2)的正確方式以減少呼吸頻率和增加潮氣容積。
      --呼吸訓練隨時都可以練習,建議每天至少三次,一次至少十分鐘,要常練習,才能夠自由運用,在呼吸急促時才能控制自己的呼吸。
    • 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活動耐力。
      --在訓練方式方面最好能用到大肌肉群且能模仿日常生活的動作,例如散步、舉手運動等動作。
      --一般而言,上肢運動要比下肢運動需要更多的通氣量來維持,所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會發現須使用上肢的動作要比只用下肢的動作更費力,因此包括上肢運動訓練的肺部復健課程可減緩病患日常生活的氣喘情形。頻率方面建議以每周三到五天,每次30分鐘為宜。

何時患者該前往急診就醫?

  患者若出現喘息加劇,咳嗽加劇,痰量增多等急性惡化症狀,同時有下列一種以上的情形時就宜前往急診或可能須住院治療:

  1. 經門診治療,但症狀仍未改善。
  2. 原可行走的病患,變成無法在各房間之間走動。
  3. 因為喘咳加劇導致無法進食或睡眠。
  4. 出現其它高危險的症狀如發高燒,胸痛,黃痰等。
  5. 神智出現異常變化。
  6. 出現臉色發紫的情形。

如何避免急性發作?

  1. 遵照醫師指示,規則服用藥物,勿擅自調整劑量。
  2. 避免感冒。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注射。
  3. 避免接觸刺激性或污染之空氣。
  4. 避免服用乙型交感神經拮抗劑之心臟或抗高血壓藥物
  5. 使用鎮靜劑或安眠藥宜小心,不宜過量。

預後:

  正常且不吸菸的人自三十五歲以後,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簡稱FEV1)每年約減少三十毫升;而吸菸者減少的速度更快,甚至每年可減少一百五十毫升。戒菸對於肺功能的恢復並無助益,但肺功能惡化的速度可減緩到與不吸菸者相似。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死亡率之高低常與下列因素有關:年齡、氣流阻塞程度、低血氧程度、是否出現高二氧化碳血症。FEV1仍在一公升以上之患者,十年平均死亡率略高於同年齡層的人;但FEV1若小於零點七五公升,則一年平均死亡率約為百分之三十,十年平均死亡率為約百分之九十五。

結語:

  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症狀常被民眾誤為氣喘發作,再加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在輕度及中度時的臨床症狀難辨,以下提供一個簡易的自我篩檢表,讓您能輕易辨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或氣喘的症狀。

種類

慢性阻塞性肺病

氣喘

年齡

通常超過40歲

通常起於幼年或青少年

吸菸

有吸菸史者

無直接關係

持續性

陣發性

咳嗽

與時間性較無關

常發生在夜裡

氣道發炎

嗜中性白血球有關

嗜酸性白血球有關

疾病進程

持續惡化

維持穩定,有時年輕人發育後會好轉。

  當您發現有上述的肺部症狀時,提醒您應尋求醫師診斷,才能投以正確的藥物控制;另外這些症狀也是一種警訊,提醒您趕緊戒菸,以及避免曝露在空氣污染、二手菸等有害物質的環境,患者應有長期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抗戰的心理準備,切不能因為一時症狀緩解的假象而輕忽定期追蹤及監測的重要性。

                                     本文為善意之衛教提醒,若有侵犯版權請來信告知

延伸閱讀

支氣管鏡熱蒸氣消融術 助COPD患者改善生活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新竹台大醫院利用支氣管鏡將熱消融藥物打入肺葉,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症狀。 新竹臺大分院於12月19日(二)上午在新竹醫院6樓多媒體講堂舉辦「支氣管鏡熱蒸氣消融術10例達成記者會」,會中邀請接受熱蒸氣消融術成功的個案高先生,分享接受熱蒸氣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