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名醫會客室/先是耳悶、耳鳴,接著暈眩發作,這是怎麼了?

2022-10-24 09:06:41

文/陳建志醫師 (高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在耳鳴門診中,1/3患者會暈眩;在暈眩門診中,半數患者會耳鳴。同時罹患耳鳴和暈眩,相當不好受,若同時一起發作,簡直災難,還好大多分別發作,先是一側或雙側出現耳悶、耳鳴,接著暈眩發作,這是怎麼了?依據發生機會,排列如下。

 

一、急性中耳炎

主因為感冒,病毒從耳咽管進入,感染中耳腔,黏膜水腫,阻塞耳咽管,封閉中耳腔,出現傳導性聽力障礙,形成耳悶,引發代償性耳鳴。等到裡面空氣被吸收,中耳形成負壓,不僅拉扯耳膜,也拉扯軟窗及圓窗,內耳前庭 (橢圓囊及球囊) 發生形變,擠壓耳石斑,引起暈眩。

 

二、過敏性耳蝸炎

主因為過敏體質,血液充滿組織胺,到達耳蝸,中階管內血管紋路分泌出比重較大的內淋巴液,內含大量蛋白質,基底膜向下凹陷,壓迫鼓室階管,聽毛細胞與蓋膜間出現剪力,引起發炎性耳鳴。當內淋巴液到達前庭,耳石斑向上浮起;到達半規管,壺腹內頂帽扭曲,引起暈眩。

 

三、拉莫爾業茲氏症

主因為頭部外傷,球囊內耳石脫落,堵在球囊與橢圓囊間細細窄窄的聯結通道,阻礙內淋巴液迴流,耳蝸內壓力大增,壓迫聽毛細胞,引起發炎性耳鳴。耳蝸壓力繼續增加,撐開那窄窄的通道,耳石被推向內淋巴管,耳蝸壓力突然釋放到橢圓囊及半規管內,產生眩暈,但耳鳴立刻消失,有別於耳鳴及暈眩同時發作之「梅尼爾氏症」。

圖:左圖為過敏性耳蝸炎,血管紋所分泌出之內淋巴液 (淡藍色區域) 比重大於外淋巴液,中階管變重,壓迫鼓室階管 (箭頭所指),引起發炎性耳鳴。右圖為拉莫爾業茲氏症,耳蝸中階管壓力增加 (紅色圈),同時壓迫鼓室階管及前庭階管 (箭頭所指),引起發炎性耳鳴。

 

四、中耳氣壓傷

主因為大氣壓力驟升,例如飛機下降、開車下山或浮潛下沉,耳咽管來不及開啟,無法平衡外界與中耳間的壓力差,耳膜向內凹陷,產生傳導性聽力障礙,出現耳悶。若患者此時捏住鼻孔,緊閉雙唇,鼓氣向體內吹氣,中耳負壓瞬間消失,震波經由圓窗傳進內耳,震動橢圓囊,撼動耳石斑,產生暈眩。

 

五、前庭性偏頭痛

偏頭痛發作時,神經元電位波動起自腦幹,向上通過耳蝸及前庭神經核時,依序出現耳鳴及眩暈。

 

治療及衛教

原因一者,會建議口服或靜脈注射副腎皮質素,減輕發炎,並加上抗生素,阻止細菌感染。原因二者,會建議口服抗組織胺,減輕過敏。原因三者,建議發作時,身體向健側側臥,把患耳抬高,可協助耳石掙脫,解決病症。原因四者,預防重於治療,建議大氣壓力昇高時,不斷地吞口水或咀嚼動作,使耳咽管開啟,調節中耳壓力。原因五者,建議耳鳴發作時,趕緊服用乙型受器調節劑或丙型氨基丁酸受器調節劑,阻止電位波動繼續蔓延。

 

疫苗注射後,身體起免疫反應,產生大量巨弒細胞、白血球及抗體,恐誤擊耳蝸週圍動脈,動脈內皮發炎水腫,管腔狹窄,會依嚴重程度或病程進展,依序出現耳鳴及眩暈,宜趕緊治療。

圖:疫苗注射後,身體起免疫反應,產生大量巨弒細胞、白血球及抗體,誤擊前庭耳蝸動脈 (箭頭夾指),動脈內皮發炎水腫,管腔狹窄,會依缺血區域變化 (紫色區域),依序出現耳鳴及眩暈。

作者:

陳建志醫師

衛福部定耳鼻喉科神經科雙專科醫師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主治醫師

義大癌治療醫院耳鼻喉科兼任主治醫師

前 義大癌治療醫院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

前 高雄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暈眩門診特約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台灣醫師磁波治耳鳴 登美國醫學期刊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唐逸/高雄報導 圖: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陳建志醫師(左)、曾秉濤醫師(右)論文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 耳鳴問題經常造成許多患者的困擾,由於成因頗多且治療方式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多次就醫不一定能夠獲得正確治療;不過高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擁有長期臨床經驗,近來更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