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老年黃斑病變和糖尿黃斑水腫 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2023-04-06 12:08:30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李安娜/香港報導

圖:(由左至右)香港醫護聯盟註冊社工黃敏兒女士、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會長曾建平先生、眼科專科醫生龐朝輝醫生、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患者林女士

 

老年斑部病變成為香港人視力最大威脅,在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聯同香港醫護聯盟的記者會上,眼科專科醫生龐朝輝醫生,分享有關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的資訊和及早治療的重要性。

龐醫生表示老年黃斑病變的高發年齡為60至65歲,亦是導致60歲以上長者失明的主要元兇。「黃斑點為視網膜中心的部分,是感光神經細胞最密集的區域,主要負責控制視力的敏銳度。當黃斑點出現退化或病變,可導致視力模糊或視覺出現盲點。」龐醫生指老年黃斑點病變可分為「乾性」及「濕性」,後者嚴重的可致盲。

 

龐醫生續稱,年老、吸煙、肥胖、高血壓或高血脂、長時間接觸陽光或紫外線照射,以及家族遺傳等,均是老年黃斑病變的致病風險因素。主要病徵包括閱讀或進行近距離工作時需要更強的光線;難以適應較暗的光線,例如進入光線昏暗的房間;影像尤其是直線會變形扭曲;影像變淡;中央視力變得模糊;影像中央或附近區域變黑或有盲點,以及視力逐漸或突然喪失。

 

「糖尿黃斑水腫」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

香港調查顯示,接近四成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當中包括糖尿黃斑水腫,是香港致盲疾病第三位,更是引致香港勞動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龐醫生解釋,持續高血糖會影響血管健康,包括導致視網膜血管循環不佳,令血中含氧量減少,刺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與血管生成素-2(Ang-2)上升。「這些血管容易破裂滲血,導致視膜網水腫。假如水腫發生於視細胞密集的黃斑點,便會引發糖尿黃斑水腫,破壞視力甚至致盲。」

 

長期糖尿病患者、吸煙及高血壓或高血脂人士,均是患糖尿黃斑水腫高危族群,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影像顏色變淡、線條斑駁曲折、視野內出現漂浮物等,一旦出現這些警號便應立即求診。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均可利用「阿姆斯勒栅格表」做自我檢測,若發現不妥應立即求醫。

 

一旦懷疑患有老年黃斑病變或糖尿黃斑水腫,醫生一般會利用眼底檢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或眼底螢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等檢查作診斷。

龐朝輝醫師進一步指出,「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的治療方法部分雷同,均可採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眼內注射藥物、雙抗(anti-VEGF + anti-ANG-2)眼內注射藥物、激光光凝治療(laser photocoagulation)等方法治療,前者亦可以採用光動力治療(Photodynamic Therapy);後者則有類固醇眼內注射 (Intravitreal steroids)。」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藥物治療為現時香港較常用的一線治療藥物,可阻礙血管增生過程,減少血管滲漏,改善病人視力。

 

龐醫生最後強調,患者愈早開始接受治療,便愈能維持視力,在黃金治療期、即視力未嚴重受損前接受治療,療效明顯更佳。尤其是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患者,若病情一拖再拖,未有及時治療,視網膜可能已經結疤,視力損失難以逆轉,甚至有機會致盲。

 

龐醫生解釋「患者在治療開始時需進行頻密的起始治療(loading dose),為患者帶來最大程度的視力改善。而起始治療 亦要配合維持治療才能保持視力,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可是,目前可用的治療大多在維持治療階段還需要頻繁注射以維持療效,令患者和照顧者帶來負擔。」

 

 藥物推陳出新,現在已推出新一代雙抗(anti-VEGF + anti-ANG-2)眼內注射藥物,通過同時阻斷VEGF-A和Ang-2的雙重機制,達到抗新生血管生成,進一步穩定血管及抑制炎症等作用。臨床研究發現最新雙抗治療藥物不但十分安全,更能延長至每四個月注射一次且不減治療效果,從而可減少打針次數,減輕患者和醫療系統的治療負擔。

 

延伸閱讀

32歲青壯年視力模糊 竟是「黃斑部積水」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奇美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黃唯祐。 32歲張先生,一個月前感覺左眼視力逐漸變模糊,因為本身近視,便到眼鏡行要重配一副新眼鏡;驗光時發現左眼近視度數確實有增加,可是無論怎麼調整度數,左眼視力還是很模糊。檢查後發現左眼黃斑部積水,因而造成近視度數增加...